[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宗教伦理是人类生存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不排斥社会世俗伦理,而且与世俗伦理相结合,是维护现实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规范。正确理解宗教伦理社会功能的作用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宗教伦理;社会功能
宗教伦理相对世俗伦理而言,是有关宗教道德的思 想、观念和学说,是调节信徒之间及信徒与普通信众之间关系、规范信徒宗教实践的道德准则。宗教伦理的社会功 能,是指宗教在社会中的不同活动方式及其对社会体系所 具有的客观结果,即它对所属的社会体系所能起到的作 用。[1]宗教伦理是宗教思想、宗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化作 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 会现象,具有多种社会功能. 一、宗教伦理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 有人认为:“宗教无道德”。但从宗教伦理的实质内 容和现实的发展历程看,宗教伦理是人类生存智慧的总 结,也是人类道德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它不仅不排斥社会 伦理,而且吻合当今世界形势的需要。尤其从世界四大宗 教的共性看,以善为本、善始善终、不偷盗、不杀人等戒 条是宗教的核心体系。这些宗教戒律除了约束宗教教徒的 行为之外,同样也是维护世俗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规范。众所周知,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几乎与民族的形成 与发展同步,并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人类社会 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宗教伦理道德的特点也不同。从总 体上看,宗教伦理的发展要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这 是宗教伦理道德发展的一条历史规律。但是,道德有着自 身合乎逻辑的发展规律,尽管时代不同,但它总是具有批 判继承性的特点;尽管阶级社会中宗教道德具有强烈的阶 级属性,但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人类道德的共 同性。也就是说,宗教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过 程,同其它事物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把民族 宗教伦理思想作为一门现实的新学科来研究,不仅是可行 的,同时也是完全可以成立的.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宗教是 被压迫心灵的叹息,是世界的感情,正像是没有精神和制 度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在这里,马克思用形 象化的语言显示宗教对于苦难之中的人具有精神安慰的社 会功能。显然,在马克思的意愿中,对宗教的这一功能并无褒贬之意。他认为,宗教是人类发展中的一种自发朴素 的世界观。反映的形式是带有幻想性,但反映在内容上却 具有现实性与理想性,其对现实苦难的抗争,对真善美的 追求,给人们以生活的勇气,是对人们现实生活巨大欠缺 的精神补偿。社会发展至今,宗教伦理的价值和功能在现 今社会进程中越加突现. 二、宗教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性支持 1.对和谐社会道德资源的补充以及对传统和道德常识 的维护 宗教作为道德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从中可以发掘出 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宗教伦理对现代道德资源的补充价值 主要表现在:一是宗教伦理的部分内容仍然是现代道德资 源的经典前提和必要内容。因为每个时代的社会道德,都 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其传承历史的;二是现代宗教大都 注重自身信仰建设,强调伦理素质,以入世的精神和现实 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和伦理建设,发挥着道德 教化作用;三是宗教伦理附着于宗教组织和经典、教义而 存在,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在特定的法律、政治架构中, 与其他意识形态、社会组织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存在, 其专有的职能主要是对宗教信仰的维护和人心的教化;四 是宗教伦理在对当代生态、环境、资源、核战争的危险等 全球性问题的反思中,努力把人和神、人和自然、人和社 会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显示出了其 独特视角和积极的作用. 宗教伦理大都维护传统,是传统价值的负载者、倡导 者和实践者。例如,中国道教一贯重视伦理思想和道德实 践,在中国传统道德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鲁迅认 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2]这一点正是其核心价值 流传不辍,在社会层面长久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宗教伦 理主张朴素的道德常识,其活动对于终极实体和终极关怀 的追求,也往往渗透到道德常识之中. 2.建立人类平等交往原则的功能 现代主流宗教均主张所谓的“黄金法则”,即要求像 你期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或者是“怎样被对 待,就怎样待人。”其中有两种表述,即:“无论何事,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以及“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黄金法则虽然是宗教伦理规范的一种 表述形式,却与人类社会一般的道德法则有共通之处,因 为黄金法则所反映的相互依靠、团结和互助互惠这些社会 特性,无论宗教信众还是世俗社会的人们都共同具有或需 要的现实特性和宝贵财富。同时,黄金法则不仅存在于西 方的宗教传统伦理,而且蕴含于东方的宗教传统理中,甚 至在东方宗教传统伦理中的基础更为广泛,这说明黄金法 则跨越了东西方两大文明,进一步证明了人类共同道德和 共同人性需求确实是存在的.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3.激发意志自觉的功能 宗教伦理注重对信徒进行心理上的引导,激发其道德 意志的主动性、自愿性和自觉性。任何一种宗教,不论其 教义如何抽象,其内容都是为人而设的,它针对人的种种 心理需要,提出了独特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的生命是有 限的,宗教便提供永恒的生命;现实世界充斥着种种痛苦 与烦恼,宗教便提供来世天堂与极乐世界的美好生活;对于人类自身力量的有限性,宗教便提供上帝的帮助。尤其 是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恐惧,乃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心理, 为了破除人类惧死恋生的心理,宗教为人提供了一种重要 的生存信念,即死并不是生命的绝对终结,而是生命的另 一种延续。一个人只有在生前信奉神,并遵循神的旨意而 生活,死后其灵魂才会升入美好世界。这无疑能给某些人 以心理上的震撼,从而激发其意志自觉寻求解脱,追求超 凡脱俗、淡泊名利,达观处世。这有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 环境氛围,有助于淡化或消除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 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意义上对于那些 在工作、事业和生活中遭受各种挫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 种有效的精神慰藉和治疗良方. 4.强化道德自律的功能 宗教伦理以信仰为出发点和核心,从而与以经验或 理性为中心的世俗伦理区别开来,这有助于强化信仰者的 道德自律。一般而言,非宗教伦理往往从人们的现实利益 出发,首先致力于培育良好的道德习惯;而宗教伦理则以 对超自然对象的信仰为其出发点,要求人们确立一种自觉 的道德信念及与此相应的道德行为。信仰的真理性虽然在 原则上是不可证明、不可检验的,但这种特性恰恰可以避 免信徒对信仰的失落,从而使信仰者确立更为有效、持久 的行为自律意识。宗教伦理重视心灵的净化,而净化心灵 的关键在于树立虔诚的信仰,将宗教信仰纳入伦理范畴, 这无疑有助于优化信仰者道德人格结构进一步发挥主体对 伦理规范的自觉内化作用。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 象,是人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心理体验,表现为人对周围世 界的信念与态度。信仰的前提是信仰者对信仰对象持有一 种积极而自觉的认识、情感、评价和态度,一旦形成它便 成为指导个体行为强有力的导航器。由信仰所驱动的行 为,往往具有自觉性、深刻性、持久性超越性、非功利性 等特征。当一个人对道德规则的认识达到信仰的高度,他 将会在任何情况下,自觉按照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达到 行为的高度自律. 参考文献: [1]胡春风.宗教与社会[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2]杨明,刘登科.宗教伦理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与展望[J].研究动态与 综述,2006.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