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政治而机制化的全盛时代结束了,科技理性以客观性为轴心,使以主观性为核心的道德在现代文化体系中逐步中立、淡化,伦理精神在工商文明时代是人文精神的基线,在高科技时代成为人文关怀的边界,制约着野性发展的科技,力图突破机械性文化的樊篱,在机器越来越智能化的时代力图继续保持人的主体地位。道德激情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动力,而科技理性向伦理道德领域的渗透,使道德观念和活动的情感性相对削弱,越来越成为理性的选择;善离开了真往往会成为伪善,形成“面子文化”、形式主义盛行,而民众真正的道德素养却无从提高,极端时还会形成国民双重人格或礼教吃人的局面,科技实证精神的渗透使道德不再只是主观世界的活动,也在真实的基础上探求价值真理和行为规律,以达到更合理并更真诚地面对他人、自我、社会、自然,道德实践的意义凸显。科学不迷信,它的不断挑战权威、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推进着道德的进步,包括对一些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反思和突破,也包括在现代市场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建构新的伦理规范,如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环境伦理、生命伦理、全球伦理及职业伦理等,对在科技力量武装下成为自然界主人的人类的行为提出限制,保证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伦理从经济学的人文关怀出发,归结于社会的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它体现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现代意识与传统情怀、效率与公平、现实需求与终极关怀等的以某种更切近实际的方式的统一趋向,这使道德不再空泛,而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经济伦理的兴盛给中国文化体系带来新气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切实促进着观念现代化的进程。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