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的革新      ★★★ 【字体: 】  
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的革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4:08:48   点击数:[]    

观念只能在新经济中普遍生发,而新经济体制也只有在新道德观念的氛围中才能正常高效运作。现代经济伦理是体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中的各个具体环节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市场经济建构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投资、分工协作、流通、消费、管理、分配、工作态度、纪律等观念和机制,也从具体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信息观念、科技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互利互惠意识、平等观念、发展观念等中体现出来,并由生产领域进发到社会生活领域,成为现代人际社会交往(在物物交换中体现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资源配置中体现的利益集团的关系)关系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质性基础。而经济文化理念和政治文化理念的变革势必引发整个文化体系的转型,从而有力地促进中国深度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的新经济伦理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自然萌生的观念,它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文化资源:资本主义现代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现代性理念是刚步入现代化正轨的中国的重要的理论参照系,尤其是反对和清除封建观念、促进现代文明高效率发展的有效工具;针对资本主义弊端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伦理观念提供了目前中国经济伦理的基本的框架,尤其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命运和权益的深切关注、对真正的社会正义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的路径的探索,体现了经济伦理的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的一面,构成经济伦理的最高理想层面;而中国本土文化资源中仍可“传而统之”的理念,与后现代主义反思现代化的一些观念结合,也可成为新型现代化模式探索中的新理论支点,对信息文明时代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平衡、对生态文明建构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对全球化背景中激烈的价值冲突的缓和,皆有重要意义;另外,追赶型现代化国家和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可资鉴,东方文化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有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地区的经济腾飞与文化变异,对我们更为切近,如“亚洲价值观”、日本现代管理思想、韩国企业文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现代经济伦理观念,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理论资源。 二、经济伦理对中国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的革新    从总体上来讲,经济伦理有以下几个特点,使其对整个传统道德体系形成强烈冲击,形成现代道德体系建构的出发点。    首先,经济伦理是以承认人性(尤其是人性的自然性向度)、尊重人权、重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为前提的,这与现代性一致,集中表现在对人的欲望和需求的肯定,需求是生产的动力,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断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这一价值取向使现代道德观与抑制人性、将欲望视为洪水猛兽、以清心寡欲为道德修养的第一要务的传统道德体系严格划分开来。而人性的现实形式就是人的需求模式,人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也因个体的差异而多彩,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迥异,是构成价值观念体系的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对现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体系很有解释力,也相当程度地体现了人性的现代共性,但对东方人的现代观念系统还是无法全面覆盖,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探索新的现代化路径的同时也探索着新的现代文化体系,经济伦理可视为一重要起点。在工商文明成熟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过渡,更体现出其顺应人性自然趋向的特点,旧宗教和旧道德致力于从动物层面提升人,用神和圣的标尺去规范人,做到极端时,都是非人的。而工商文明发展初期,以物的尺度来衡量人,人欲横流,物欲膨胀,将人降低到动物和器物的层面,这也是非人的。高科技时代科技理性统治格局形成,机械性文化标准苛求着肉身性的人,文化不适应、社会不适应症的群体急剧扩展,这当然也是非人的。而当代经济伦理在物与神之间坚守人性的尺度,在凡人常事中确立行为规范,在追逐社会发展效率和效益的同时寻求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方向,在满足人的需求同时调和人与自然系统的矛盾,在顺应人性的发展的自然倾向的同时也导引着人性的健康发展。    其次,经济伦理以功利论为基础,注重行为结果的效果和效率,追求个体的幸福和社会正义;而传统伦理往往以道义论为基础,而传统道义论又以抽象人性观念为基础,注重动机的合理性,往往将义利分离甚至对立,这样,崇高的道德往往与个人利益的牺牲联系在一起,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往往抹杀个体权益,这与以保护个体利益为前提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现代化发展早期是有强大的积极效应的,是冲破传统观念樊篱的先锋,也是现代观念体系的基石。从行为结果而不是动机来判断行为的意义,这与科学实证精神是一致的,功利的量化分析和经济表达形式使伦理从抽象的道德境界转化为具体的功德无量,实实在在地推进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的,只有独立的成熟的个体才能构成健康的集体,个体的自觉能动性、个性和才能的充分发挥是社会高效率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自由主义社会与公民道德

  • 下一篇文章:论恶与人性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的革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的革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经济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及文化体系...
  • ››经济伦理的定义与源流略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