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对于各种外在的事物(如树木和动物)以及“小体” (如口腹耳目)尚且知道赡养,但是却经常忽视那些伦理德性赖以产生的基础---作为“大体”的心。 换言之,人在道德上的失败在于人不能按照某种人性概念下的自我利益而行动。由此可见,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背景下的自我利益都不等同于自私自利,而且它也是一个比利益含义更宽泛的概念。 例如,孟子就强烈反对谈论那种与仁义相对的利。如果那些在位的人如果只想着利,“上下交争利, 而国危矣” (《孟子·梁惠王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自我利益概念是在更开明意义上使用的,其中友谊和团结在个人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而自然的角色。但是在近代西方哲学中,把社会关系作为一种义务或强制要求的理论模式更具影响力。这种模式把道德描述为试图避免伤害的个人之间相互妥协而达成社会契约的过程, 这种契约是不容易达成的妥协------但至少,人们可以避免受到伤害; 甚至可以获得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中国伦理学中讨论利己主义的基础不是社会契约的问题。相反,家庭被当成是社会的基础,认为孝既可以导致对等级制度的服从,也是仁之本。 但是,这又涉及到人如何把爱延伸到家庭以外的问题。这一点我们等一下再讨论。道德行为不是建立在自然或自发的本性、而是建立在有意识的规则强制的基础上的观点在荀子那里也可以找到。荀子认为除了自然欲望外,人生而具有嫉妒、怨恨之心,以及侵略、贪婪、好利的倾向等。如果这些倾向得不到师法之化的影响和礼的引导,就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乱无序。因此,他让人们想象如果缺少圣人、礼仪和刑罚所可能导致的结果:“强者害弱而夺之, 众者暴寡而譁之,天下悖乱而相亡 ,不待頃矣 。”(《荀子·性恶》)这使人回忆起《理想国》中所引用的种种动机,以及霍布斯的《利维坦》中所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在荀子那里人性恶不是在一种深层次和永久意义上的恶,而只是某种需要师法之化限制的东西。正如陶泥是可塑造的,人性通过教育---包括美学上音乐和礼仪的教育---是可以得到道德上的转化的。Cua 把礼这种功能称为“贵化 (美化)”。 在这里没有涉及到在西方社会和政治哲学中经常强调的两个问题:在自称拥护社会契约的同时也成为自由人的可能性;以及维持或退出契约的合理性问题。在荀子那里,礼不是约束性的,而是道德和美学意义上的转化。规则和礼的功能不是协议的结果,而是圣人智慧的积累。由于坚持人性恶的观点,荀子反对孟子的观点。在荀子看来,德是通过伪---有意识的努力而获得的能力---的过程而学到的。 而所谓的属于性的东西,如食欲和感觉等,是不能学得的。孟子本人反对杨朱和墨子,说这两个哲学家的学说“盈天下”, 他没有别的选择而必须反对他们。Graham (1986)把杨朱描述为那种“要求把个人权益置于公共生活之上、不愿为了那些有害于健康和生命的权力、财物或其它外在利益而损害其身体上的一根毛发的个人主义者。”这是由于他们以生释性的理论所导致的。这种理论包含了一种对感官快乐的自发享乐,尽管也意识到了纵欲的危险。然而,同时,这种自我利益并不必然排除对他人的关怀。例如,在《庄子》中表现杨子思想的《让王》篇中所描述的亶父王的国家被狄人侵略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亶父王引诱侵略者离开的计划失败后,为了保护自己和部属的生命,他决定离开自己的国家。他认为谁是国家的统治着并不重要,并引证这个原则说:“不以所用养害所养。”换言之,人不应把人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以外的物质混同起来。因此,尽管看起来拔一毛的代价微不足道,但是这个例子表明在社会和政治动荡的年代,居高官的人所冒的危险超过其利益。另一方面,在某种情况下,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会导致整个国家可悲的结果。因此,可以想象孟子对杨朱理论的暗示的不满。《庄子》中其他反映杨子思想的《盗跖》和《渔父》对儒家的礼进行了批判,认为儒家的礼是人为造作的道德,因此限制和约束了自然、自发的行为。孟子通过“心” 之“端”阐述了行为的自发性而回答了这一批判,他的“端”是指一种伦理的倾向性。实际上这也是孟子用来反对告子的策略。告子认为没有什么比以对食物和美色的追求为标志的生命过程更能体现人性的了。因此,他说:“食色,性也。”在他与孟子的争辩中,他认为由这种人性而生成的道德就象由柳枝做成的杯子和碗那样自然。与杨朱与告子不同,墨子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但是他坚持认为爱别人与爱自己、爱他人的父母朋友和爱自己的父母朋友、爱别人的国家和爱自己的国家在程度上是可以一样的,这就导致了对其理论的可性能产生质疑的怀疑论。这针对的是他的兼爱理论。墨子溯本追源,认为当时社会的混乱是由于自爱关系的偏见所导致的。自爱导致了冲突、战争和不正义。补救的方法是抛弃自爱而采取一种对人人平等的态度。因此兼爱成为对自爱有力的驳斥。把墨子看成那种认为在道德体系中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地计算为一的利己主义者是可能的。然而,尽管墨子把某种行为是否利益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