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很大程度的差異。修養好的人會動用理性的力量來喚起對婚姻的責任心,並通過堅強的意志力把這種欲望壓制在潛意識裏,在心理和行爲上都表現出對配偶的絕對忠?,但這種人通常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多數的人則只是對這種欲望作適度的限制,並採用一種虛擬的活動形式來使這種內在的衝動得以緩釋。與配偶以外的異性交談、跳舞等是已經被社會所允許的緩釋方式,但它只是減輕卻沒有從根本上滿足人的多元化的性需求。於是,走向婚外性行爲就成了一些人的必然選擇。其中的原因弗洛依德作了最好的說明:“婚後美滿的性交只能維持幾年時間……隨著精神上的失望和肉體快感的減少(這是多數婚姻注定的下場),夫妻雙方才開始發現,他們竟然陷入了一種比婚前還慘的境地,因爲這時連婚前的那些美好的幻覺也沒有了”。[5]由於夫妻之間性享受越來越少,夫妻的性行爲也漸漸蛻變成一種公式化的義務行爲。這就從根本上遠離了性道德所規定的性與愛相統一的價值目標。按理,性道德應該否定這種性行爲,把他逐出於婚姻之外,但恰恰相反,我們的性道德卻愈來愈緊地把它固定在夫妻之間,這不僅導致了性道德的自我否定,而且直接造成了夫妻感情的惡化。夫妻由性的乏味開始走向對人的乏味,由人的乏味走向對婚姻的乏味,一步一步,最後走向了婚姻的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性道德把性行爲鎖定在婚姻的鏈條上,還給因貧窮不能結婚的”光棍”帶來致命的人性打擊,使得他們在文明社會的境遇甚至還不如野蠻時代的原始人。原始人儘管食不果腹,但相對自由的性享樂倒是一種快意的補償。現代的窮“光棍”不僅生計無門,反而連一點性的本能之樂也喪失了。在他們身上,性的封閉很容易演變爲性的瘋狂,並直接走向性的暴力。由於我國性比例關係在某些地區的嚴重失調,“光棍”還將越來越多,可以想象,這一社會問題可能越來越嚴重。 二 性道德對婚姻的困擾是一個歷史性疑難,在專制的封建背景下,這種困擾已經客觀存在。儘管封建性道德比今天更封閉,但其對婚姻的衝擊卻遠遠沒有今天強烈。原因在於,娼妓在封建社會是合法的存在,任何一個已婚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在妻子之外尋求性的補償,由性帶來的婚姻困擾至多只是在貧困的男人那裏才成爲現實。封建性道德的真正受害者是女人,封建婚姻將女人看成是生育機器,女人的性權利遭到了根本剝奪。即便一個女人不能從丈夫那裏得到性快樂,她也只能責怪自己命?不好,因爲封建的法律與文化絕不允許女人以犧牲婚姻的方式換取性滿足。這樣,存在於女性身上的性困擾只是作爲女人的個人災難而存在,並沒有構成對婚姻的否定。相比之下,今天的情況已迥然不同,性交往已被國際社會理解爲公民的基本權利[6]。中國人雖然不像西方人一樣開放,但有一點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即婚姻必須以愉悅的性關係爲前提。當人們無法從婚姻中取得性愉悅時,就會突破性道德的阻隔而在婚姻之外尋求慰籍。社會交往的擴張則直接導致了更大頻率的性喚起,這也在客觀上對婚姻的穩定構成現實威脅。 當代性道德帶來的婚姻困擾,其焦點在於性關係作爲一種特殊權利被婚姻所壟斷。從理論上說,也僅僅只能從理論上說,要擺脫性道德對婚姻的困擾,唯一的辦法就是解除性行爲與婚姻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把性行爲不再看成夫妻之間的專有行爲,確認婚外性行爲的合理性。當然,性行爲可以作爲一種樂趣融入夫妻的婚姻生活,但婚姻本身並不強求以和諧的性生活爲基礎。這樣,如前所說的性道德帶來的婚姻困擾就不再存在了。(1)由於自願的婚前性行爲被肯定,青年人的性焦慮將會全面緩解,面對婚姻,他們關注的焦點將不再是性本身,而是夫妻雙方的社會責任,這就使婚姻一開始便有了良好的基礎。(2)傳統貞節觀將會全面瓦解,“失貞”的婦女將由此獲得新生。因爲婚前性行爲的普遍化會使無數多的女人不再“貞節”,貞節觀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社會基礎。(3)由性障礙帶來的婚姻危機將會解除。那位元元妻子高位截癱的男人,可以坦然地去妻子以外尋找合適的性伴侶。這樣,他的妻子得到了關照,他的男人的欲望得到了實現,他的婚姻也繼續美好。(4)夫妻的權利將會得到更好的尊重,夫妻之間不會再有性的壓迫,當一方不願與配偶發生性關係時,另一方可以尋求婚外的途徑得以實現。(5)可以避免夫妻性能量的無形損耗,增強雙方的性享受,最終有利於婚姻狀況的改善。一個對丈夫性冷淡的女人,由於可在丈夫以外得到奇妙的性愛之樂,她會感激丈夫賦予的這份權利,並因此更愛他的丈夫。 那麽,對當代性道德構成根本否定的婚外性行爲,其合理性可否得到確認?我的回答是,婚外性行爲的合理性存在於歷史之中,不在現實世界裏。 的確,性行爲與婚姻之間並不具有天然的聯繫。在婚姻作爲一種社會現象存在之前,性行爲已經作爲人的自然本能而存在。性行爲本質上是一種生理行爲,只不過是人們賦予了它的道德意蘊。如果我們的社會規定“握手”只能在夫妻之間發生,那麽當一個女人被發現與丈夫以外的男人握手時,她的羞恥感就會象今天的女人被發現通姦一樣強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