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的学界曾经出现过一些热点,象“人文意识”的讨论,学术规范的讨论以及“市民意识”的研究等等,但是由于圈子不大,阵地太少,加上官方的装聋作哑和正统学界的巍然不动,所以,热来热去,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精英在吞烟吐火,台下的观众虽然比台上的人多了许多,但比起中国整体的读书人而言还是显得少得可怜,所以实际上只能算是些小热闹。然而,这几年出现村级民主选举,却让海内外学者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不仅学者兴奋,连西方的记者和政客再加上国内的“有关方面”都兴奋,一时间,关于中国农村政权建设的研究成了最大的热门,举国上下,不仅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一拥而上,站在正统旗下的领到了国家的课题费,边缘的学者拿来了国外的资助金,连一向对意识形态和别的什么比对学问更关心的各级党校系统,也纷纷派出人马直扑农村,大规模做起“田野考察”来了。中国的学界(包括准学界和钦定学界)一时间一窝蜂挤进了“草根时代”。 学界的“草根热”源于政界的“大举措”。大规模自上而下推行的村民选举,从南到北递次热闹起来,在中国非常稀缺的“民主”似乎就这样落到了农民头上,要知道,在城里,即使是国立的名牌大学,芸芸教授副教授们,连直接管他们的系主任和书记都没资格选(名义上当然也需要选一下,但还是得按上级的意思办),其实每个系的规模也就是农村里村民小组那么大。如此“当家作主”的大动作,再加上如此多的海内外学者、记者和官员奔赴农村捧场凑趣,按理无论如何农村都要发生些变化才是,有的人甚至在赶赴农村之前,就预言这将是“大包干”以后农村的又一次大变革,其意义将要超过大包干。然而,好象故意跟乐观的人们过不去似的,从农村传来的消息却并不那么乐观,与当年大包干时中央一纸政策就让农村热气腾腾大变模样的局面相比,即使少数村民选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面貌也说不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村民们对于上面赏下来的民主,显然没有当年发给的土地承包权那么大的兴趣,在那些境况很差的农村,对于上面来的干部和前来做“田野考察”的学者,村民们最想跟他们说的只是发生在周围的不平事,甚至递上一份份状子,哀求这些农民眼中吃公家饭的人代为转达;而那些经济状况好一点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男性青壮年和一部分女青年都出去打工了,相当多的人常年不在家,选举似乎只好那些最缺乏政治能力的老弱妇孺中间进行。看来跟那些听闻民主则三月不知肉味的精英相比,农民对于落到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并不那么在意,他们更希望的是少一点摊派和提留,少一点上面指令的逼民致富的大动作。 农民之所以对村民选举兴趣不大(至少在相当部分的农村如此),主要是因为依选举改造的村制,对于解决农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处不大。与那些天真的乐观主义者所想的不太一样,现时期村民自治改革的推行,并不意味是谁对农民的民主权利突然间有了特别的关心,显然是由于农村出了某些相当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危机,村制改造只是被筛选出来看起来比较好的应急方案之一。然而,事实证明,即使实行了这个看起来很合乎世界潮流的方案,危机并没有得到大的缓解。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连带着人民公社体制的瓦解,不仅仅意味着推行了几十年的合作化运动的寿终正寝,而且预示着自建国以来农村政治结构的又一次大变动。众所周知,在传统社会里,国家政权只到县一级,在乡村实行的是乡绅主导下的自治体制。虽然从清末民初以降,不断的政权下移和由军阀统治带动的乡村精英劣化,已经严重破坏了乡村自治的结构,但自治的框框并没有完全从历史舞台上淡出。解放后的土地改革运动将中国农村的政治格局翻了过来,原来的乡村精英连同那些在乡村中尚有口碑的乡绅一道被打翻在地,而农村中至少有相当多的原来最穷,而且似乎也被认为是最没有能事的人翻到了政治结构的顶上。这些人没有原来乡绅所拥有的文化威权,其权力来源基本上是新中国的党和行政体系,以及由这个体系倡导的新的意识形态,所以,这些新的农村领导人只能更多地将自己捆在政权的战车上,由这个战车赋予他们权力合法性,显然,他们是缺乏自治能力的。在农村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之后,全国分散的农户的产品基本上只有一个买主,那就是国家。在国家很难适应与一家一户农民进行交易与核算的情况下,农业合作化被飞速地提上了议程。在很高层次的合作化实现以后,原来的个体农民被完全彻底地拖入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国家的行政列车沿着这个轨道自上而下一直通到农民家门口。不仅乡村原有的组织诸如香会、赛会、花会和看青会等自觉知趣地自然消散,连一向根深蒂固的宗族组织也土崩瓦解。象“国家干部”和“国家职工”一样,农民也成了顶着“公社社员”招牌的“国家农民”。国家不仅决定着着农民的生产什么以及多少,甚至还管理着农民的生产过程甚至控制着农民的生活。原来农村的公益、教育、娱乐等项活动也均由国家政权出面组织。农村干部虽然并不都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但其行为的出发点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