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 键 词】农业经济/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
【 正 文】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一、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任何一种生产方式的存在都是同其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的存在不仅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相契合,而且与农户自身的特点相契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农户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农户家庭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基础上的,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它具有生产、消费、生育、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家庭不是法人,但又不是一个自然人,它是由有特殊关系的自然人组成的多功能单位。维系家庭这种多功能组织存在,有经济的因素,也有超经济的因素。经济因素是维系家庭生产方式存在的基本因素,而血缘、亲情、伦理和文化等则是家庭生产方式存在的本质因素,这两个因素作为两条纽带,把家庭成员连结在一起,使他们对家庭的整体利益产生认同,把家庭成员共同的要求、利益和价值取向当作自己的要求、利益和价值取向。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助与协作意愿。家庭的这种特点,使它在充当经营单位时具有其他任何组织形式不具有的激励性。由于家庭成员整体利益的驱动,家庭内部无需准确的劳动衡量和劳动监督,成员就会努力工作,报酬分配也不是完全以成员的劳动投入为准,更多地是综合考虑各成员的需要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家庭的这一特点使其在经营上可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而又不缺乏劳动激励。 第二,家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婚姻关系也具有约束性而不能随意改变,这就使家庭较持久而稳定。农业是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这就需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长期的预期。如果农业生产的经营单位不稳定,就难以实现预期效益。同时,家庭的稳定性还来自于种系的延续,上下代之间形成的财产继承关系,这就使其具有较长远的预期。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的预期,家庭成员之间就会执着而长久地保持默契并不断求索。 第三,农户家庭对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户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同时也是消费单位,农户家庭的这一特点,是其他经济组织都不具备的。在其他经济组织中,生产决策由一个主体作出,消费决策则由另一个主体作出。而在农户家庭里,生产性活动和消费性活动由同一主体进行,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具有直接的同一性。这个特点在经济上十分重要,因为对农业来说,其生产受自然等不可控因素影响较大,粮食生产的波动频繁,常常要考虑以丰补歉的问题,同时,大多数农产品具有双重使用价值,它既可以作为消费资料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又可作为生产资料投入生产领域。因而在农业的积累和消费受到自然和经济的多种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必然要求人们的消费决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农户家庭正好具备这一特点。农户家庭基本能够从总体上把握生产和消费的弹性;当市场需求扩张时,农户可以自愿地、最大限度地压缩消费,将农产品用于生产性投资;当市场需求疲软时,农户可加大家庭消费部分,收缩投资部分;灾年时,农户会自动压缩生活消费,以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而农户家庭对农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较强的适应力和灵活性。 第四,农户家庭具有劳动的职能。农户家庭一般是由核心家庭或联合家庭所组成,家庭成员在性别、年龄、体质和技能上具有多层次和多面性,最适合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零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自然分工的家庭能较好地适应这种状况,并能充分地反映家庭生产的优越性。 由此可见,农户家庭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是适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尤其是这种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直接结合,实践中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因而使这一古老的生产方式在当今中国的经济中有其复兴的客观必然性。但是,我国目前农村的家庭生产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就其所依附的生产关系与它所直接体现的生产关系这两方面来说,都不同于传统的个体经济性质的家庭生产,它是我国农业集体经营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它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的最好形式。当然,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带有传统家庭生产方式的特点,是一种手工劳动、密集劳动和粗放型生产,是一种投入劳动多、产量较小、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生产方式,因此,它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会影响和抑阻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家庭物质资料再生产的扩大和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农村家庭生产方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发展与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我国农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