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其共同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龙头企业按照市场要求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农户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利润在各个环节合理分配,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这些经营方式突破了所有制界限,将国营、集体、个体经营联合起来;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将县内外、省内外以至国内外企业衔接起来;突破行业隶属关系界限,将农、工、贸诸行业连结起来,从而使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步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这既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也是增强农户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它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稳定了农业生产和市场供求的波动,引导中国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迈进。二是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家庭部分成员将脱离家庭生产劳动,成为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工薪劳动者,家庭的生产功能也将相应削弱。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生产联合化还没有占主导地位,农业劳动力真正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数量并不大。但是,在一部分发达地区,农业生产的产业化、联合化已不是个别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将会由弱变强,日渐明显。笔者预测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将会有一个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高潮,这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唐忠等著:《农业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 李京文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95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