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 【字体: 】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11:35   点击数:[]    

中也说明其目的在于推陈出新,鼓励仿造西式工艺,以替代进口洋货,减少利源外溢。这些法规应一时之需而临时制订,因此并无系统可言,完全从属于工商法规,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甚微。尽管如此,上述数项首次颁行的近代意义上的专项农业法规,对于此后的农业法制建设仍具有开创意义和奠基作用。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建设[7][7]
清末以来的实业救国热潮在民国初年得到延续和发展。一大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参政议政,使得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与需求,得以更充分地表达出来。这集中表现为一系列经济法规的出台和实施。而农业法规的建设在承前启后的这一阶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北洋政府在1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颁布近30项农业法规,内容涉及农事、畜牧、渔业、林业、垦殖、试验场、农民社团、农业调查等诸多方面。
农事方面,张謇任总长的农商部于1914年4月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7月颁布其施行细则。张謇在其《奖励植棉制糖牧羊提案》中强调:"农产品为各种制造品之原料,不有以增殖之,则工商业之发展永无可望"。基于这种对工农关系的清醒认识,张謇十分注意对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副业生产进行鼓励和保护。《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奖励扩充和改良农产、畜牧,规定凡扩充植棉者,每亩奖银2角,改良植棉者,每亩奖银3角;凡种植制糖原料者,蔗田每亩补助蔗苗银3角、肥料银6角,甜菜田每亩补助甜菜种银1角,肥料银3角;凡牧场改良羊种者,每百头奖银30元。上述植棉、种植制糖原料者,面积必须在20亩以上才能请奖。条例还严格限定奖励对象必须采用的优良品种:埃及或美洲棉种、德国甜菜种、爪哇甘蔗种和美利奴羊种。与清末相比,这些奖励对象趋向中小业者,奖励条件也不再可望不可及,奖励措施较之赏戴花翎、赐给匾额更为实际有效。《施行细则》则对植棉、植蔗和试种甜菜区域加以划定:直隶、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为植棉区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为植蔗区域;奉天、吉林、黑龙江、直隶、山西为甜菜试种区域。选择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作为试种推广区域,可减少盲目种植造成的损失,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民国时期对病虫害的研究工作一直比较重视。1914年3月农商部曾发布《征集植物病害及害虫规则》,要求各地采集植物病害和害虫标本,按规则详细填表,注明病原为害情况和害虫习性,报送农商部。1923年5月12日,农商部公布《农作物病虫害防除规则》,规定各省农业机关必须对下列事项进行调查研究:1.农作物病虫害;2.防除病虫害易得之药剂;3.益虫、益鸟之繁殖及保护;4.病菌及害虫、益虫之标本制作。该规则特别强调地方官员必须亲自参与防除病虫害,公告防除方法,募集防治捐款,征集夫役等。防除病虫害著有成绩者,可颁给奖章或勋章。
民国早期的病虫害防治仍以传统防治为主。虽然中央农事试验场和一些省立农事试验场设有病虫害科,1922年江苏省还设立全国第一个昆虫局,但科学防治尚处在萌芽时期,尤其是化学防治方法基本没有得到应用,因此,该规则所涉及的主要防除方法仍以使用土产杀虫灭菌药物和生物防治为主。
出于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清末以至民初政府一直提倡选用优良品种,在一些农业法规中屡有体现。直至1924年8月,农商部公布《农作物选种规则》,终于有了一个专门法规。该规则的宗旨是选用优良农作物之种苗以促进品种之改良。规则要求各省农业机关尤其要注意选用"各地方适用应有"和"将来经济上有利益"的品种,规定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育的优种应隔离栽植以保持品质纯正,隔离栽植所得的优种应续行独本选种法以固定其优良品质,优种选出后应公布、推广。该规则特别对商办种苗公司的种苗质量控制规定了严格措施:各省实业厅责令农事试验场检查种苗公司所售种苗是否纯良并试验其发芽力,检查其有无搀假搀杂现象,并按期编印种苗检查报告,公布各种苗公司种苗质量等。
为了扩大渔业产量,增加渔业收入,1914年4月公布施行《公海渔业奖励条例》。该条例奖励购置远洋渔船从事公海渔业捕捞或运输者。奖励分为渔业奖励金和渔员奖励金。渔业奖励金发放对象为每年从事公海渔业、总吨位50吨以上的汽船和30吨以上的帆船。渔员奖励金的发放对象为上述渔船上的渔员。这些受奖对象每年从事公海渔业必须超过渔期的四分之三。1917年11月农商部又公布《渔业技术传习所章程》,规定设置渔业技术传习所,直属于农商部,主要业务为实地传习渔业捕捞、渔具制作和水产品制造技术,巡回讲演,渔业调查,代理渔民设计、购入渔具等事项。1918年成立定海渔业技术传习所后,农商部颁布《定海渔业技术传习所传习规程》和《定海渔业技术传习所办事细则》,规定其以"传授渔业技术,改良渔具渔法"为宗旨。
由于各地滥伐树木,森林日减,"间接则土地之保安寡赖,水旱洊臻,民困无告;直接则社会之需材孔亟,取给乏术。不独电杆路枕矿山支柱河海工程所需各材均由外输,即民间建筑,下及日常器用,多数亦属舶来之品。按之海关报告,岁溢利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

  • 下一篇文章: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清末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法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