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为发展规模农业带来了有利的环境。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在集中的土地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规模农业。同(转载自 WWw.qiqi8.cn 778论@文在线)时,对当地农民,尤其是高龄失地农民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发挥其原有的优势,发展规模农业,节约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另外,进一步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更大限度的解决当地失地农民,尤其是高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5)发展社区服务业。服务业经营范围广,业务门路多,在容纳剩余劳动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作用巨大,并且某些服务业具有体力强度要求低,无须高技能或者技能培训较简单等特点。针对我国失地农民逐渐增加,尤其是高龄失地农民面临再就业问题凸显的今天,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相应服务业,以期解决其再就业问题。
利用服务业解决高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可以立足当地,通过园林绿化,家政服务,社区物业,物流配送,租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途径,发掘就业渠道,实现社会合理分工,更大限度的解决高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6)合理使用补偿金,鼓励自主创业。征地农民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在有利于长期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补偿金,进行相关的投资,并获取受益。另外,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针对高龄失地农民特点,可以鼓励在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周琳琅.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路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4(1).
[2]邹农俭.中国农村城市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3]周林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财政金融,2008(4).
[4]林惠玲.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J].台湾农业探索,2006(4).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