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农村研究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      ★★★ 【字体: 】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5:09:31   点击数:[]    

,中级护理师培训机构16个,高级护理培训机构14个。固定资产4430亿元,流动资产3074亿元,当年事业利润77.2亿元。农协的卫生机构不仅为农协成员也为公众服务。2004年在农协卫生机构看病的患者达到22,586,647人,入院患者达到11,962,457人。
农协资产的形成主要依靠社会立法的支持,同时,日本政府也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中央政府对农协实施定额补助金制度。2000年至2005年,对农民的国库补助金为6.42亿日元。另外,除中央政府外,地方政府从推动当地的公益事业出发,也对农协给予购买设备设施的支持。在2003年,日本各级政府支持农协的设备设施更新等费用达到2兆日元,大约是农协设备自我更新费用的10-20%。难怪日本人说,日本农协是除政府外日本最大的公共资产拥有者,是一个巨大的非营利公司部门。
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日本农协的经验传播到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韩和台湾地区先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保护小农户的社会政策,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一个世纪的历史经验证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所选择的农民合作组织的政策形式,是成功地推动对农民的社会保护,将高度分散的小农户带入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它通过融入经济政策的社会政策,以农民组织为中介,将农民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保护起来,提升了农民和农村市场的位势,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未受保护的国家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整合型的政策强势市场力量。这种政策强势市场力量通过与外部市场的谈判和对峙,进行在政策保护、位势提升状态下的市场公平交换。它所取得的成功,不能仅仅用农业产业化或者农村公共服务合理化等一般的单项标准来衡量,最重要的意义,可能是初窥了不同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现代化的另类人类发展模式。不过,由于日韩和中国台湾仍属于人口为小规模或者中等规模的国家或地区,三农改革的前景随着农民进城被城市化所吞噬,所有改革成功的意义充其量只是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震荡和社会成本而已。因此,世人未能发掘其中的另类发展的含义。
日本关于小农户百年保护战略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如果说东亚小农户合作的社会保护战略的意义不限于农村现代化,它还意味着对于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公民行动的支持、对于符合生态文明的和谐生活的追求的新的理解,那么中国建设新农村的意义就更是如此。因为东亚的小农户社会保护已经大体完成其历史使命城镇化将其盖棺论定,而中国不同,建设新农村这个宏大的社会试验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搞好了它和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的发展,规范市场制度的建立和运营共同前进,搞得不好,可能会共同失败。
为了完成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我们有必要借鉴日本模式,探索以小农社会化促进三农现代化的新的发展理论,以适应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这个理论需要解释为什么在小农户高度密集的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只能走组织小农互助,构建农村的社会市场,实施对小农户的全面社会保护的道路,也要提出对小农社会化合作的宏观思路。
以下仅对此做些初步探讨。
为什么在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只能走对小农户实施全面社会保护的政策?
第一,高度分散的小农户每个人都经常处于孤立状态,他们由于没有组织,缺乏规则,难以融入交换的市场,而不能进入市场就意味着不能走向现代化,只会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排斥,而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小农户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只有组织起来。尽管组织也需要花费成本,不过与无法进入市场的代价相比,是物有所值的。
而组织起来如果只是经营农业,会因农业剩余少、经营利润低而难以获得资产积累。若将涉农产业如农业金融、农产品购销、农村百货交由市场经营,小农无力与之抗衡,势必出现城乡和贫富差距拉大状况。所以需要发现和培育一种产业机制,可将经营盈余持续性、不间断地投入农村发展,由此尝试了综合性的农民互助合作组合和非赢利性的产业组合机制。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都证明,综合性农协组织,通过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共同交流、共同购销、共同消费,可以极大地改变小农户孤立无援的状况。农民能够得到更合理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价格,可以集体签约、批量采购、信息交换、抵押贷款、形成集体性的公共资产,农民的收入和资产积累因此而得到了组织保障。农协还对影响政府关于农村公共事务的政策制定发挥了作用。
第二,单个的小农无论个体能力还是个体资本都很微小,无法抗拒农村社会的天灾人祸,发育一种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长效动力机制因此成为必须。特别是这种机制不但要能抗拒经济风险,还要能抗拒社会风险,而源于传统的邻里互助文化的社区互助合作,是与其他方式相比较成本最低、抗多种风险的效力最强的机制。
第三,当今的农民处于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小农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服务正在走向社会化,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也在走向社会化。而这些对农民的社会服务的社会化并没能帮助小农户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面貌发生人们所预期的正向的重大变化,反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向例子。这主要是因为小农户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及其启示

  • 下一篇文章: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新形势下村委会成员竞选应注意的几...
  •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婚姻稳定性及其影...
  • ››城乡劳动力流动及其对农地利用影响...
  • ››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
  • ››农村土地使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 ››抓好农村信访是构建和谐乡村的关键...
  • ››完善民族乡村治理的路径:基层行政...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 ››从文化的视角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
  •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
  • ››建设新农村 遇到老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