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母的户籍管理规定,使一些城市男青年不愿或不敢娶农村女青年。尽管当前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其作用和影响并没有彻底清除,人们长期以来的思维惯性仍发挥作用。城乡联姻在城乡的融合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当然,城乡婚姻的自由选择,首先,应根除一切与“户籍歧视”相关的制度和各种规定;其次,要引导人们改变那种视农业户口者为“二等公民”的观念。 3、辨证地看待当前农村中因人口流动导致的离婚增加的问题 对于当前农村离婚的增加,特别是打工女“休夫”现象,应该辨证的看待。一方面,在目前社会转型阶段,农村进城打工女性在逐渐城市化过程中,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她们不再仅仅看重婚姻的形式,更追求婚姻的质量;再加上这些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其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增强。这些,都成为女方主动提出离婚的重要原因,应当说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村外流青年(既包括男青年,也包括女青年)的婚姻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有的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以物质享受为基础的“实惠婚姻”,这也是造成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 4、关注农村单亲家庭中的孩子 离婚率的上升,意味着单亲家庭增加。有些农村地区单亲家庭已占到很大比例。如在松滋市一些乡镇小学,有的班级中单亲家庭的孩子竟占了一半。他们双亲中的一方离开了这个家庭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或忙于生计,或再婚成家,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照管,造成不少孩子从小失去双亲的爱,心理受到影响,学业被耽误。[16]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外流已婚青年的道德建设,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对子女负责,对社会负责,减少草率离婚及其对孩子的伤害;另一方面,即便离婚不可避免,离婚父母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社会(如学校、社区等)要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的关爱。 5、关注婚姻迁移导致的贫困农村地区“弱势累积”问题 在我国婚育年龄人口总体上男多女少,婚姻挤压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婚姻“梯级迁移”的结果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地区就成为婚姻挤压的直接受害区。这些地方经济落后,教育发展缓慢,现在又面临“婚姻资源”的流失,出现“弱势累积”。从“五普”分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婚姻统计我们能大致看出这种弱势累积的情况。根据“五普”资料,我国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大龄(30-34岁)未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中,男性为13.14%,女性为0.81%;受中等教育者中,男性为5.39%,女性为1.49%;受高等教育者中,男性为6.67%,女性为4.14%。大龄未婚现象在低文化程度(往往也是低收入水平)的男性中表现突出。 婚姻上的弱势累积现象不仅表现在未婚单身问题上,还表现在离婚单身问题上。一些贫困家庭的已婚男子一旦被抛弃,他们再婚的机会更少。同样以“五普”资料为例,2000年全国25-29岁、30-34岁青年人口中,处于离婚状态的人口性别比分别是128.25和154.38,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的该统计值分别为161.23和275.01,远高于全国同年龄组平均水平。 一些农村大龄未婚单身或离异单身男青年往往会自卑、沮丧、自暴自弃、愤懑,如果找不到渠道宣泄、疏导,极易成为影响当地社会安定的隐患,特别是当这种大龄未婚单身或离异单身现象出现聚集的时候。 从长远看,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一是尽快降低出生性别比,使婚姻挤压的情况逐步得到缓解;二是促进城乡和区域间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从近期看,政府要关心弱势单身青年(包括大龄未婚单身和离婚单身),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胡英. 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人口研究2001.6,9-15. [2] 马京奎, 于弘文. 我国劳动力迁移流动的特征张为民. 统计研究2004.6,3-6. [3] 胡英. 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 人口研究2001.6,9-15. [4] 黄润龙, 仲雷, 杨来胜. 江苏外来女婚恋观念和婚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人口学刊2000.2,60-65. [5] Browne, A. 1993. "Bosses Bed is Means to Escape Factory Floo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March 18. [6] Graeme Lang, Josephine Smart. Migration and the "second wife" in South China: Toward cross-border polygyny.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New York: Summer 2002. Vol. 36, Iss. 2; pg. 546, 24 pgs. [7] 黄润龙, 仲雷, 杨来胜. 江苏外来女婚恋观念和婚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人口学刊2000.2,60-65. [8] 吴开荣. 关于山区农村婚姻、家庭和生育控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人口研究1996.11,74-76. [9] 伊秋雨. 海南究竟有多少“光棍村”?南国都市报2003.1.18;李旭东. 两个“光棍村”的调查报告. 山西晚报2005.4.1. [10] 王宗萍. 高度集中的婚姻挤压最令人担忧. 人口研究2003.5. [11] 马健雄. 性别比、婚姻挤压与妇女迁移——以拉祜族和佤族之例看少数民族妇女的婚姻迁移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4,88-94. [12] 尚会鹏, 何祥武. 乡村社会离婚现象分析. 青年研究2000.12,1-7. [13]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