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构与重建      ★★★ 【字体: 】  
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构与重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6:55   点击数:[]    

义(Conservatism)倾向,对主流社会学的这种不关心政治(Apolitical)的保守主义现象进行了批判,认为传统的主流社会学采用的是还原主义方法,排除作为内在偏见的社会情境及个体间的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影响;坚持“价值中立”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在维持西方文化与科学中的厌女主义、种族主义及其他主义的现状。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关注意义与权力之间的关系,认为所有的关于社会性别的研究均是政治的,旨在促进两性的平等与发展,不管采用哪种研究方法,均被看作是一种政治变化的工具。她们关注研究关系中的权力与表征的问题:在研究中谁拥有权力?权力是如何被利用的?表征谁的现实?谁又能从研究中获得什么?谁拥有研究结果?这种对意义、权力与话语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社会学的保守主义倾向,使之更贴近社会,贴近现实。 
通过对肥皂剧文本、肥皂剧观众群、观众和电视之间的互动等问题的考察,特别是有些女性主义学者结合了亲身观看肥皂剧的长期体验,用一种女性体验的全新视角,真实全面的探究女性观众解读肥皂剧的复杂体验;用辩证而乐观的姿态肯定了肥皂剧的正面效用,为女性观众的乐趣辩护;用批判精英主义意识形态,弘扬大众文化意识形态之特立独行,倡导女性在传播领域里的天赋人权。
 
    四、反思 
通过对性别概念的解构和重建,女性主义在肥皂剧研究上做出的贡献毋庸置疑,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着实发人深思。在“消解中心”的电视机制上,有必要对女性观众加以特别的定位吗?有必要给女性观众不同的对待吗?在这里,肥皂剧研究也可能蕴含着另一种可能:即包括肥皂剧在内的电视机制所建构并不是什么男性视野、父权制、意识形态,而是具有涵盖不同性别含义的一种宏大视野。这意味着,电视本身在运作模式上,多半没有性别之分。因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根据电视节目进行多元化解读。认为肥皂剧、犯罪系列剧、新闻节目、音乐电视表现了不同的男性和女性视角,这些都是女性主义者的想象罢了。 
此外,女性主义者还常常认为女性体验的肥皂剧知识更具有“精确性”,但是什么是“精确”的知识?其标准是什么?女性主义者对此没有给出明确的解答。显然,这里又涉及到知识的“客观性”问题,而该问题是贯穿了整个人类学术史的一个哲学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不会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当然,大多数女性主义者表示她们做肥皂剧研究,就是“为了女性”的有“价值导向”的研究,而不是价值中立的研究,因此她们不怕有人指责其不讨论“客观性”问题。尽管如此“客观性”问题仍然存在,不能回避。 
女性主义到底应该为谁思考?是否应该从二元思维方式——男人和女人,男性和女性的平等中解放出来?是否应该学会不同的思维方式?若只把女性主义放在关于性别的话语里,无论是学院的研究,妇女杂志的谈论,还是其他大众媒体的探讨,其成功是有限的。在女权运动时期,女性主义的“真我”也许是一个必要的神话,女性主义政治化过程也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这种政治化的过程,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不仅仅会对女性主义在政治和社会发展上产生强烈和不利的反应,而且也是由于其他年轻女性(比如黑人女性)对于女性主义者对她们的描述感到不安,要求摆脱女性主义者对她们描述。于是政治性和新的身份在这种“摆脱”当中产生了。此时的问题是,如果这些女性不是女性主义者所描绘的,那么她们到底是什么?所以,女性主义的活力应该在于它能够不约束与某种特定的身份或一个本质化的“真正自我”,在于它能够不断“调整疆域和界限”[15]。其实,何止女性主义,任何一种理论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都必须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0]免费论文网http://www.100paper.com
 Laura, Stempel Mumford: Feminist Theory and Television Studies, C. Geraghty and D. 
Lusted (eds), The Television Studies Book, London: Arnold. 1998. pp.114—130. 
 周宪.审美文化的历史形态及其变异[J].文学评论,1995,(1):18. 
 吴小英.女性主义社会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2):44. 
 伊·安·卡普兰.女性主义批评与电视[C].转引自重组话语频道[A].[美]罗伯特·C·艾伦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45. 
 劳拉·斯·蒙福德.午后的爱情和意识形态:肥皂剧、女性及电视剧种[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陈龙.在媒介与大众文化之间:电视文化论[M].学林出版社,2001.250. 
 Laura, Stempel Mumford: Feminist Theory and Television Studies, C. Geraghty and D. 
Lusted (eds), The Television Studies Book, London; Arnold. 1998. pp.114—130. 
 Abbott, Pamela & W Allace, Claire. 女性主义观点的社会学[M].1996年5月第1版,台北:巨流文化出版社,110. 
[9] 刘霓.西方女性学一起源、内涵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8. 
[10] Tania Modleski, Loving With a Vengeance: Mass Produced Fantasies For 
Women (Methuen, New York, 1982), pp..98、100、102. 
[11] Tania Modleski, Loving With a Vengeance: Mass Produced Fantasies For Women
 (Methuen, New York, 1982), p.71. 
[12] 利利安·鲁滨逊.我的方针是什么?谈电视虚构与女性工作[A].性、阶级与文化[C].布鲁明顿.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1978.335. 
[13] Millman, Marcia & Kanter, Rosabeth. M, 1987,“Introduction to Another Voice: Feminist Perspec tiveson Social Life and Social Science”, 
in Feminism and Methodology, ed. by Sandra Harding,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32. 
[14] 玛丽·艾琳·布朗.知识和权力:肥皂剧观众的民俗志.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www.qiqi8.com 2003. 
[15] 伊·安·卡普兰.女性主义批评与电视[A].转引自重组话语频道[C].[美]罗伯特·C·艾伦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45.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花鸟画独立成科断代问题的几点疑问——与刘星先生商榷

  • 下一篇文章: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现代际遇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构与重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构与重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家庭正义
  • ››女性主义肥皂剧研究对性别概念的解...
  • ››女性主义伦理学与体外受精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