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条,向熹《简明汉语史》619页。)。《疏证》作者却认为只是借字而非借词,其《释词•释诂三》“殆、歹、@(25)”条云:“考@(25)字见《玉篇•角部》,音多改切而无义。《切韵》以来亦不收此字,然音与歹同,故宋以後人乃以为歹字,实形义两无所知。《玉篇》多采魏晋以来俗字,则@(25)或当在魏晋以来字书之中,惜无由审知矣。然此必俗字,故不见于先秦两汉人书中,至于歹字虽已多见于元以来小说之中,民俗流传,至今不绝,然以汉字结构规律绳之,则一无可说,一无是处,颇似西夏国书或蒙古字……@(25)为魏晋以来俗字,歹为南宋以后俗伪字,然两字之音皆以表‘多改’一音,因不得谓歹字形音皆出自蒙古或西夏明矣。”为什么歹字只是借字而非借词?作者接着用同族语即同源词之间音义联系的理论来加以证明:“考多改切之音,在《切韵》系统之hāi@(26)海韵,细读此诸韵收字多丑恶不好之义,如,皆在此韵,剧数之不能终其物,则以歹音表诈巧作奸之人事,正同族语之有内在同一规律(音)者也。则此言之本为汉语所具,应无可疑。惟汉字发展随时代而增益,歹、@(25)虽后起字,而不能谓音亦后起矣。细考古籍,余疑即殆字引申之义也。”关于“歹”是不是“殆”字的引申,作者这里也未逐加论定,当然还可进一步讨论,但说“歹”只是借字而非借词的观点,应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值得我们重视。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钅加英 @②原字土加炎 @③原字厂里加圭 @④原字亻加襄 @⑤原字月加音 @⑥原字月加赞 @⑦原字歹加奄 @⑧原字谍去讠加歹 @⑨原字口加奄 @⑩原字口加赞 @(11)原字僭去亻加足 @(12)原字占加攴 @(13)原字(双下加双)加攴 @(14)原字马加宗 @(15)原字疒里加阿 @(16)原字火加敦 @(17)原字扌加亚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