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风景女人与后现代主义审美      ★★★ 【字体: 】  
风景女人与后现代主义审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31:39   点击数:[]    

代的读者重新阐释对话中获得无限的延续。也只有透过读者的阅读过程,作品才能够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按理风景女人的审美主体严格遵照以上观点审美风景女人时应该能够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感官的快乐,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甚至使风景女人自身所具有的那种活生生的现实意义(美丽)都在这种距离匿失的阅读过程中丢失了,他已经看够了风景女人,感到厌烦了,无论这个审美客体多么标致本身具有何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再也没有审美的闲情逸致。请注意,此时的审美主体在审美客体(文本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化现象与本文开头部份所述的江西老俵“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抱怨如出一辙,都是传统(阅读方式)审美观念的失败。
  
  然而,审美主体在失去观赏自家风景女人兴致之后,对其他与已不相干风景女人的审美欲求依然存在,倘使走在路上迎面撞上一位愠婉动人又娴静的风景女人,不用他开口讨好穷忙活,也无须付出审美理论的学习代价,只需远远地瞄着这道美丽风景,暗暗地体会审美风景女人过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注意一个新的词汇出现:网恋。互联网络更神奇了,审美的时候甚至连传统的平面与立体阅读方式都消失了),他会真正地感觉到审美对象与已无关的那种轻松愉悦,这个时候,阅读的间离效果便出现了。
  
  就传统文本而言,一部文学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能否使得读者轻而易举地陷入情节的跌宕起伏之中(与风景女人恋爱),产生迫切需要参与文本互动过程的强烈欲望(与风景女人融为一体冲动最典型例子:宝、黛的爱情悲剧使得许多人忍不住欲为《红楼梦》狗尾续貂),从而使得已经死去的作者(罗兰巴特语,指完成文本的作家)又重新复活了。然而,汤显祖、曹雪芹、莎士比亚、拉伯雷、雨果、托尔斯泰、詹姆斯.乔依斯、弗吉尼娅.伍尔芙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创作梦寐以求的伟大成功经过后现代主义文本观的解构,已经一钱不值。综合迦达默解释美学文本观和德里达的解构文本观精要产生的耶鲁学派文本观认为,无论怎样优异的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让审美主体(高级阅读)产生文本的陌生化效果,就是一种最完全的阅读失败,本文描述的风景女人在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中使之发生的角色转化,便是形象的说明。
  
  当然,上述的阅读失败罪责并不在于文本自身(重复:作品完成作者便已死去,既无法透过作品阅读与阅读者建立互动关系,也没有向读者交代文本建构精神内涵义务),而在于阅读者遵循的阅读方式。就泛泛而言的(普通读者)低级阅读来说,上述的阅读过程(风景女人=文本,审美主体=读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阅读作品的关系,民间形象说法:阅女人无数,便与之含义相仿)也就是颠覆文本审美的过程,当阅读因情节的设置过于贴近文本时,阅读便容易遭受情节的摆布而忘记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化学变化认知影响直至造成三度思维空间的缺失,最终难以透彻地明晰作者创作文本的真实意图,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优秀文本隐藏的信息代码无法为普通读者察觉识破的缘故。
  
  而专业审美主体或受到过良好训练的文艺批评家则不同,他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会主动地(或许是不自觉地)遵循罗兰巴特后现代主义文本观,有意识地与作品拉开距离,绝对不允许自己轻易地沉浸到文本的情节设置当中(与风景女人恩爱缠绵),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距离产生美),找出死去作家安插埋藏在文本中的那些信息密码,真正意义地完成作家――作品――阅读对象的内心思想交流,达成三位一体效果,换成通俗的描述,就是默契的情人们在互视过程中,即使彼此不开口说话,仅仅通过目光的交汇,心灵的苍穹已然响起了和谐的奏鸣(感应到彼此的想法意图)。
  
  如上高级文学作品审美过程(阅读方式)诠释如下:耶鲁学派文本观学者米勒(J.H. Miller)认为,在文本高级阅读过程中,读者绝对不应当允许自己成为阅读对象(文本)奴隶,绝对不应当仅止满足文本作者对文本定义的形式理解和阐释,而应当有意识地发现作者在建构文本时未能主动设置或(限于自身学识修养与社会经验等)根本不可能发现与理解的那些内在意义(即使作品已经表现出来了,但作者未能主动意识到),这就是一种“文本的不可阅读性”。
  
  按照这种阅读观念,文本研究者不应当遵循通常的阅读标准(泛指逻辑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关系所定义的那些思想概念)理解文本的内在涵义,并且不应当按照文本建构时故意设置的那些情节套路去寻找其隐藏在文本中的所谓思想理念(说白了,就是不要被作者牵着鼻子走),进而将自己从文本的逻辑、修辞、语法、结构等诸关系中解脱出来(不要被故事情节迷惑),也只有挣脱了作者在文本建构时提供的社会场景与创作主旨(思想体系),按照自己对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定义自由地发挥文本所提供的创造性条件,在颠覆文本的所谓“乱读”过程达到一种解构的意义,只有完成了上述意义(阅读者和批评者)对文本的破坏与认识偏差所形成的(哪怕是错误的)独特理解,才能解构出作者在文本设置过程中所没有附加的那些东西(人们经常听到作者抱怨读者竟能够在文本中读出其他东西,是歪曲了他的创作本意。这个时候作者所辩称的并未在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意义,显然是他所不懂得的后现代主义阅读方式的结果),便是一种高级阅读参与文本二度创作(更新作品)的必要起点。
  

上一页  [1] [2] [3]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道德形而上视角对于文学的意义

  • 下一篇文章:文学传统的价值与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风景女人与后现代主义审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风景女人与后现代主义审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风景女人与后现代主义审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