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会、中元会、以及安龙奠土、驱瘟除邪、解冤释结、庆寿、送殡等,几乎搬用了道教的全套科仪。
随著经会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用的表文,圣诰,神咒也越来越多。常用的表文有《请神表》、《送神表》、《庆诞表》、《求雨表》、《祈吉表》、《文昌表》、《关圣表》、《先师表》、《第君表》、《观言表》、《斗姥表》、《地母表》、《玄天表》、《三宫表》、《功曹表》、《雷祖表》、《灵官表》、《金仙表》、《真官表》、《地藏表》、《城隍表》、《灶君表》、《土地表》、《谢恩表》、《太乙表》、《南斗文》、《北斗文》、《九皇文》、《奠土文》、《吃素文》、《祭亡文》、《白龙文》、《勾销文》、《净厨文》、《虫蝗文》、《解冤文》、《雷火文》等上百种。常用圣诰有《元始天王诰》、《老君诰》、《玉皇诰》、《文昌诰》、《观音诰》、《关圣诰》、《真武诰》、《灵官诰》、《雷祖诰》、《三丰诰》等一百多种。神咒更是多如牛毛。
第六,经典增多。洞经会最早只用一部《文昌大洞仙经》。但随著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推移,使用的经典越来越多。各地因做会的要求不同渐有所谓八洞经、十洞经、十二洞经、乃至三十六洞经和七十二洞经之说。最常用的经书有《文经》、《武经》、《皇经》、《雷经》、《明圣经》、《宏儒经》、《玉枢经》、《报恩经》、《三官经》、《太上感应篇》、《十王经》、《血湖经》、《救苦经》、《五斗经》、《道生经》等。
四、余论
由上可知:洞经音乐的确是天师道後裔上清派宣扬道教的手段和工具。此派因有广大仕人举子阶层为门徒,而在元明清时发展迅速。洞经音乐毫无疑问确是道教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从四川产生以後便逐渐向外地拓展,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又吸收了其它音乐成份而成为古朴典雅韵律悠美的珍贵乐种。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完全应该加大对洞经音乐这笔宝贵资源的开发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发展旅游经济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服务。
①②③④《中华道教大辞典》。
⑤王家佑《梓潼的演变》(梓潼报97年1月13日)。
⑥黄海德《文昌大洞仙经》考述之一(梓潼报97年10月25日)。
⑦胡传淮《刘安胜为四川蓬溪县人》(梓潼报98年5月9日)。
⑧⑨刘长荣《话说梓潼文昌宫》(梓潼报96年3月20日)。
B10王兴平《文昌崇拜与洞经音乐》(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B11黄枝生《洞经音乐发源於文昌祖庭梓潼》(梓潼报98年5月9日)。
B12、B13谢焕智《牧瘟摄毒说瘟祖》(梓潼报96年3月20日)。
B14、B15、B16、B22、B23、B24、B25雷宏安《昆明洞经音乐调查笔记》。
B17、B18唐鑫《云南巍山洞经古乐曲选》(油印本)。
B19雷宏安、彭幼山《云南洞经音乐探索》,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1987年3期。
B20吴学 等搜集《通海洞经音乐》(油印本)。
B21杨家齐《曲靖市珠街区洞经音乐曲谱》(1985年油印本)。
B26、B27、B28张兴荣《云南洞经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