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RumorBot(谣言机器人) 软件,该软件可跟踪谣言,并分析和确定谣言的出处。虚拟的机器人很快将在互联网上扮演网络警察,它将在互联网上追踪谣言或色情图片。不管是投机者故意在网上散布某种股价信息,或是恋童癖者提供非法的图片,RumorBot(谣言机器人)软件都将通过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对这些不法行为一网打尽。据Agence Virtuelle公司的Stephane Perino 说该软件可以实时地跟踪和分析在线新闻组、聊天室和系列列表。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说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的话,那么谣言就是民意的放大镜。当局也可以从谣言中窥探民情,了解民心,从而在决策时作出符合民意,顺乎民心的决定。谣言就像试探气球一样,可以是一种管理上的策略。当一位部长想估计一下某个决定会引起什么反响时,他就让谣言流传起来,然后根据反应作出决定。[15]
二、做个聪明人――识别、反击和利用谣言
清除谣言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之一。然而,从根本意义上说,谣言却是复杂社会生活的歪曲反映。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谣言的不断生成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谣言的出现作为客观现实也是难以避免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审察它、思考它、分析它,从而及时地作出明断,直至最后消除它的危害与影响。
谣言是集体行为的产物,谣言是集体作品。普通公众是谣言传播和被传播的主要对象。谣言威力来自于公众,谣言威胁的也往往是公众的利益。大多数人面对谣言,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抵制。而聪明人却能冷静理智地对待谣言,用理性的分析抵住从众心理的带来信谣与传谣的压力。
面对谣言带来的伤害,聪明人懂得反击谣言的艺术,用事实作最好的反驳。而在真相一时难以辩明时,要懂得沉默是最好的反击,而时间就是武器。生活中有许多谣言是不必在意的,沉默以待,是对谣言的蔑视,也是反击。而有时越是大张旗鼓地辟谣,谣言的不良影响反而越大。还有些谣言,任你怎样澄清、辟谣,一时也难以辨别是非。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总是可以分晓的。
对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来说,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操守,不随便造谣传谣;另一方面还要懂得利用谣言为自己服务。比如,当警察的可以从民间的谣传中找到罪犯的蛛丝马迹,当记者的,可以从谣言中寻找新闻线索。企业家和政治家,利用谣言作试探气球,从公众对谣言的反应中取得信息,为自己的下一部决策提供参考。
毫无根据的消息可以象有根有据的消息一样轻而易举地传遍社会,而且可以起到同样的动员效果从研究谣言而获得的片刻清醒证实了知识的脆弱。也许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中的一大部分是毫无根据的,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谣言提醒了我们一个明显的事实。
有人把谣言比作毒品,又有人把谣言比作妖精,人们对谣言有一种既厌恶又受到诱惑的心理。然而,作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谣言的存在既然无法改变,谣言的功能又是古已有之,就不能完全消极否定地对待谣言。毒品和妖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毒品和妖精映射出的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疾病。谣言是一种现实存在,和宗教一样,是一种有传染力的信仰。人们对谣言的传播便是对谣言最大的证明与支持。
注释:
[1] 引自《谣言》第一章第五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2]见《吕氏春秋·慎行览》)
[3][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4][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5]Allport G.W., Postman L.,《An Analysis of Rumor》,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0, hiver 1946-1947, p. 501-51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6](Knapp R., 《A Psychology of Rumor》,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8(1), 1944, p. 22-3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7]Peterson W., Gist N., 《Rumor and Public Opin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7, 1951, p.159-16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8][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9]Shibutani T., Improvised New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Rumor,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1966, 转引自《谣言》第11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0]Fine G., 《Cokelore and Coke Law: Urban Belief Tales and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Origins》,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92, 1979, p. 477-482. 转引自《谣言》第14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1]转引自刘建明编著《舆论传播》第291页。
[12]江万秀等著《谣言透视》第15页,群众出版社1991年第1版。
[13]罗那·荛斯《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3期。
[14]转引自飞IT资讯网站。
[15]《谣言》第227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刘建明《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3.[法]弗朗索瓦丝·勒莫著,唐家龙译《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
4.江万秀 雷才明 江凤贤著《谣言透视》,群众出版社1991年第1版。
5.[美]赫尔什·古德伯格著,段胜武 胡建华 岳经伦 编译《谎言世界》,群众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美]查尔斯·福特著 高卓 张葆华 林达译《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涂争鸣《欺骗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8.胡钰《网络新闻真实性的评价与实现》,载《新闻界》2000年6月。
9.胡钰《网络新闻发展的悖论》,载《新闻界》2000年3月。
10.陈绚《虚拟空间的真实侵害》,载《国际新闻界》2000年1月。
11.[加拿大]罗娜·荛斯《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郭镇之译,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3月。
12.熊江《网络采访的特点与实施》,载《中国记者》2001年7月。
13.飞IT资讯网站http://feiit.com/itnews/3-28-03.htm
14.chinabyte网站
15.GoEway网站:http://www.goeway.com
16.普宁信息港
17.台湾奇摩新闻网
18.网易(http://www.netease.com)
19.新浪
20.网胜新闻站
21.水木清华BBS
22.http://www.seetry.net/
23.http://www.intimes.com.my
24.http://www.ccw.com.com/
附录:
一、台湾goeway网站(www.goeway.com)总结出的十大网络谣言 谣言一:网上造谣操控股价 制造光学纤维的加州Emulex公司的行政总裁已辞去职务,而该公司同时把已公布的今季业绩更正为亏蚀。不少在互联网发放的关于某些公司的虚假消息,目的是想让股价浮动,造谣者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以上的例子是去年二月,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涉嫌在互联网上发放有关EmulexCorp.科技公司的虚假消息,以致令其股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六成。另外,一名新泽西州的15岁男孩列别德,用八千美元做本钱,先以低价买入一些不受注意的蚊型股,再利用多个假名在Yahoo!的BBS上发表言论吹捧这些股票,令他从中获利222万港元。 不久前,美国证鉴会指控了一名25岁洛杉机男子,他涉及在互联网上散布NCO企业的假消息,令其股价下跌了200万美元。涉案者重要意图影响交易市场股价证券的交易价格,就会触法,网上诈骗罪一经定罪,最高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