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从而使它一方面光大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土楼建筑、游大龙和走古事习俗等都是如此。这些文化事象在本质上都遵循和继承了古代相关的文化传统,但在功能和效果上却大大得以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则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些独具闽西客家特色的文化,又充实和丰富了客家文化的内涵,使得客家文化更加博大而精深,光彩夺目。
其次,为闽西客家在历史上战胜困难,寻求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闽西地处山区,地理偏僻,未经汉化以前,是一片原始不毛之地。据史籍记载,唐代置汀州时,便砍了三千棵古树以辟治所;而从其众多诸如象洞、狮象潭、老虎坪、熊家(猩猩)山、猴子崇等与猛兽有关的地名中,也可推出这里曾是百兽啸聚之地;唯有的人类,便是一些散居各处且文化与中原文明颇有差异的畲瑶古越族人。客家先民是汉民族中最先流寓并拓垦闽西的族群,谁能想象当初他们徙居闽西时面对这种恐怖而陌生的环境是如何的感受和遭遇?然而,事实的结果是他们奇迹般地生存了下 来,并且还把荒野原始的闽西开辟成人类的乐园。这一文明成果的取得,无疑少不了闽西客家文化的支撑和作用。这点,从闽西客家文化事象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就可窥见一斑。如土楼,其具有的墙体高厚结实、占地面积宽广、二楼以下不向外开窗、内设水井并有防火装置等结构和功能,不仅可抵御任何自然敌人的袭击,还足以防御冷兵器甚至初级热兵器时代社会敌人的侵袭。因此,居于其中何惧之有!何况又是聚族而居。又如山歌,虽然结构仅七言四句,但在闽西客家人中却有两方面不可忽视的功能:一是教化,这在学校教育落后的古代山区,对于提高人的道德和传授有关技能是极有效的;二是娱乐,正如闽西山歌所唱:唱首山歌解忧愁、唱起山歌心花开,可见唱山歌有排忧解闷的功效,这对于在艰苦劳动和生活环境中振作精神、提高劳动效率,无疑有积极的作用。此外,闽西客家文化至今还为闽西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路易·爱黎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说过:福建的长汀和湖南的凤凰是中国最美丽的两座县城。这位新西兰著名旅行家所以会对长汀县城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原因就是被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所蕴含的丰富而浑厚的客家文化内涵所折服。众所周知,闽西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历史舞台,而长汀作为汀州历来州、郡、府治之所在,民国前一直是闽西客家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还是中国纯客县中第一个设置州府的地区(赣南地区的赣州府治所在赣州市虽比汀州建置更早,但其至今仍为全赣南唯一不属纯客家县市)。即使现在,长汀城中建于唐代的城墙、街坊、文庙、学府的建筑仍保存完好,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船灯、饮食、习俗等还颇具古风和特色,所以客家学界称之为客家首府,语言学界把其方言作为闽西客家话代表。在这种文化认同下,加上从长汀城穿流而过的汀江横贯闽西客家各县,不仅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闽西客家人,而且还为客家先民流寓闽西并从此再徙粤东乃至世界各地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海内外客属有识之士都把汀江奉为客家母亲河,并且自。1995年起,每年秋季都有成千上万的各地客家乡亲云集长汀汀江河畔,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活动并观赏当地客家名胜和人文。这为扩大闽西对外开放,提高闽西知名度及发展闽西经济等,元疑取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与此相类似的在闽西客家文化中还有不少,如土楼不仅成为永定甚至闽西的符号,还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前去参观和研讨;连城游大龙等也成为提高当地以冠豸山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位的重要内容;即使近年才组建的以表演客家歌舞为任务的闽西客家艺术团,也自组建之日起即频繁出访献艺,成为沟通闽西与海内外乡亲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