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规划,建造雕塑纪念碑和文化石等人文景观,将最杰出的教授和校友等生平和贡献用塑像或图片的形式通过合理的布置,形成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第二,要以制度文化为保证。一方面,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大学审美文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要建设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作为一种状态,它展现大学自身系统内部结构合理,运行科学有序,实现目标达到高效和最优化,管理与被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充满活力、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6]由此可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体现了对人生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这种管理思想转变了过去视人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的观念,把师生视为大学的财富和核心资源。它将教育的社会要求转变为个体的自我要求,让人体验美好、崇高和成功,培养鲜明的价值判断、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要构建大学行为规范体系,引导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制度强化不同的价值观。科学合理、和谐向上的高校制度文化,能使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变成可感的现实因素,能充分发挥其在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品质中的强化作用。
第三,要以行为文化为主体。梁启超曾经说过,文化是茶垢。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在特定的人群中世代相传。当前,大众文化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新奇刺激,也给他们带来自由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条件。
从20世纪80年代的港台风到90年代的欧美风、韩流,大学生无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众文化所描述的生活方式、所宣扬的价值观念,在大学生身上总是得到充分的表现。目前,大学行为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享受生活每一天”成了一些人的人生信条,追逐时尚、追求刺激等成了一些“审美”作品的基调,反思、追求、超越和升华等遭到无情的嘲弄。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引领,最为根本的是通过它所培养的人去引领。因此,要推进大学审美文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让人在审美的启示下,关注反思、超越当下,促进自身人格健全与和谐发展。
第四,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一种强力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决定并制约着大学的发展方向,规定并影响着大学人的行为取向;作为一种共同的群体意识,大学精神文化体现了大学整体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和道德水准,凝结了全体大学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作为激发大学人拼搏向上的精神动力,大学精神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7]可见,大学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传统,是外在地反映大学精神传统的物化载体。大学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大学个性的标志性表征和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如特色人文景观和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校庆活动等,应该得到很好地展现和利用,使之为大学审美文化建设发挥作用。
建设大学审美文化必须要以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需要有真正体现和有效传播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昭示大学审美理念的校训是大学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富有大学审美内涵的校风则反映了自身的审美追求。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说:“个人应具有固有之人格,学校亦当有独立之校风”[8],并提出了以“允公允能”为校训,主张“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教育理念,这种强烈的爱国意识和修身传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学子。除此之外,大学里的各种艺术活动和学科建设等,也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性从而成为大学审美文化的具体存在方式。大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活,而文艺体育活动也已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的普及应用更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
总之,大学审美文化建设要注重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蕴,要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大学审美文化载体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其他著名高校审美文化建设的经验,并勇于尝试和推行,使之融入大学文化并尽快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周 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72.
[2]吴灿新.文化认同与和谐社会建设[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3).
[3] [美]博伊.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154.
[4]毛礼锐.中国教育史简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386.
[5]秦红岭.试论校园建筑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J].高等建筑教育, 2004(1).
[6]李朝鲜,刁晶辉.大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使命[J].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6): 26.
[7]韩明涛.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84.
[8]南开大学校史(1919—1949)[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35.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