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艺术评论
   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      ★★★ 【字体: 】  
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3 15:11:00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 要: 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交际中具有表述生动、沟通便捷、人情味儿浓、个性化强的优势,个别网络语言品位较低和不利于规范化语言教学。网络语言的规范要尊重约定俗成的规律,要体现语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关键词:网络语言;优势;弊端;规范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言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网络语言为什么倍受网民们青睐和钟爱,和规范化的语言相比,它又有哪些优势呢?首先,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沟通变得简便快捷。

    请看下面一则网络对话:

“TMD,7456,今天GG、MM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886。”(他妈的,气死我了,今天哥哥、妹妹都上哪了,一个也没来,我只好也拜拜了。)“8147,BB。我来和你聊天。”(不要生气,宝贝。我来和你聊天。)看了这则对话,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由汉字、字母和数字交杂在一起的网络词语的含义,你就会觉得上面两个句子简直不知所云。网络语言之所以另类,绝不是为了把不是网民的朋友拒之“网”外,更不是单纯地玩文字游戏,它的形成有特定的原因:即网民为了交流快捷,沟通时只能简化输入,将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大量使用谐音代替,对文字、符号等随意链接,从而提高了网友间交流的速度。在你了解了“网语”的这个特点后,当你伤心时,你就可以给对方“55555……”(呜呜呜呜呜)的哭声:当你生气时,也可以来句“7456”(气死我了);当你想终止和网友的交谈时,可以以一个“886”(拜拜了)结束谈话等等。可见,网络语言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简便,几个字母或数字等符号的组合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一个想法,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其次,网络语言富于创新,显示出强烈的个性特征。

    “网语”是一种可以体现现代人生存和思维状态的新语言,它的出现在语言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电脑上,中文表达本身存在缺憾,而网语的使用会显得活泼俏皮、生动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会显得新鲜,富有创新性和个性。试看下面几种常见的网络语言的组合方式:(1)由英文字母、数字组成:〔B4〕Before的意思。

    〔007〕我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

    (2)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符号:〔Zzzz……〕在睡觉的意思,几个Z连在一起,是把漫画中描绘人打呼噜时发出的声音的画法引入聊天室中。

    〔? -?〕表示“人在笑”的意思;〔0-0〕表示“戴眼镜的人”,这样用符号表现出自己的表情,很形象。

    (3)谐音类:

数字谐音:〔3166〕“撒优那拉”(日语),再见的意思。

    〔55555~〕呜呜,表示在哭。

    汉语拼音谐音:〔MM〕妹妹、〔GG〕哥哥、〔BB〕宝贝的意思。

    汉字谐音:〔大虾〕即大侠,指网络高手;〔斑竹〕即版主,指聊天室、论坛的管理人员。

    网民们在网上交流中,明知“大虾”非大侠,“斑竹”非版主,却非要将错就错,这充分显示出“网语”的个性特征。

    再次,网络语言的表述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从网络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网迷表现出对于流行语的认同和渴求,一句“美眉”(妹妹)和一句“GG”(哥哥)带给我们很多“一本正经”所没有的乐趣。而相对于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网上的生动表述无疑能够缓解压抑的情绪,如:〔55555~〕即哭的意思;〔Zzzz……〕即睡觉的意思。还有的是一些符号词语,即用键盘上的不同键组合出各种不同的表情,当你生气时,可以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出去;当你心情愉快时,又可以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发出去。可以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增加了网络语言的生动可感性。时下年轻人都崇尚轻松无压力的工作、学习环境,他们也很善于自我排解,如果把严肃的问题用幽默的网络语言说出来,大家会心一笑,无疑会使人们从心理上感觉到轻松。可见,网络的说话方式完全不同于平日里一本正经的交流,由于它增加了诙谐幽默的成分,从而使人倍感亲切。

    最后,网络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委婉含蓄、极具人情味。

    网络中常见的“GG、MM、DD、JJ”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这些在平时让人觉得酸酸的哥哥、妹妹,此时在网络中用“GG\"和“MM”代替,立刻就会拉近聊友之间的距离,使人感到一种类似家庭似的亲情气氛。从这个层面上说,网络简化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极具人情味。与此同时,网络用语在表达上也非常的委婉含蓄。

    比如:NB奉承你在网上很酷,NQS是MM们在网上常用的嗔怪语言,意思是你去死吧。再如当你批评网友时,PMP(拍马屁)、真e心(真恶心)以及进行网络笔战时,讥讽对方BT(变态)、WBD(王八蛋)、NND(奶奶的)等等,往往比直言委婉含蓄得多。

    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产生的。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或是病句,但在网络世界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而且正是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得虚拟的网络世界丰富多彩。

    如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对于我国数千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无疑具有着令他们难以释怀的独特魅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语言可以不受任何规范堂而皇之地进入现实生活,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既要看到网络语言在现代交际生活中的优势,更要看到它在交际中的弊端。

    首先,网络语言有的品位不高,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客现地说,网络语言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也无庸讳言,—些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在网上也频频出现。“TMD”本来是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因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我们随意打开一个聊天室,“国骂”已经成了网民们的家常便饭,简直是出口成“脏”,令人大倒胃口。除此之外,网络上其它的污言秽语也比比皆是,无疑成了网络语言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其次,网络语言给学校传统的语言教学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目前,中小学生上网人数日渐增多,而大多数学生上网是到聊天室聊天,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这些包含着错别字、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的网络语言,并把它使用在作文和日记中,从而形成了一股学生“网络语言”之风。一些学生甚至还以会用这种网络语言为荣,相反却讨厌正规的语言教学,试想,若干年后,他们难道就靠这些字母和数字等符号去表达思想感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就眼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存在着品位低、信口雌黄、乱造词汇、生搬硬套等现象。但不可否认,网络语言也有着传统语言所不具备的个性化、生动风趣、人情味浓重、语言风格宽松、幽默的特点。因此,对于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网上的语言,不管他们是白痴的梦呓,还是天才的创意,过早地对他们进行褒贬都是不适宜的。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任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终究逃不出适者生存的定律。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的产生与流行持积极态度,因为网络语言是活的、发展变化的,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正如《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同志所说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短信语言与网络语言特点的异同

  • 下一篇文章: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教会大学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
  • ››蒙古族萨满舞(博舞)的历史变及其...
  • ››中国影戏的生存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 ››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思维方式...
  • ››论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政治化
  • ››当代美国美学及其热点问题分析探讨...
  • ››关于审美现象的若干条件分析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享受文学还是批判文学-传统视野下的...
  • ››文学正餐亦或文学零食-短信文学的文...
  • ››浅谈网络语言在交际中的利与弊
  •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 ››浅谈网络时代计算机犯罪的处罚与预...
  • ››浅谈网络传播的社会管理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