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传播手段之一,成为“世俗化社会的惟一信仰[4]” 。它在制造神话、刺激大众欲望、鼓动个体行为方面确实具有非凡力量。但是,面对当代多元化的社会观念,动画表现中的人文关怀,是承担道义的使命意识、是悲天悯人的崇高境界、是以道抗势的胆略、是宅心仁厚的德行、是兼济天下的善举,它应该远离媾和、褊狭、夸饰、挥霍,它应该在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倡导关于精神意识的价值及人文价值,并以此建立大众的审美主张。正如福特汽车的一个广告所言:“每一天,当我驾车飞驰此地/ 快车道上行人匆匆/ 和穿梭的车辆,进行一场/ 输不起的赌博/ 昨天,当我漫步走过/ 见她无助的伫立路口/ 默默等待/ 不知何时轮到/属于老年人过街的时刻/ 有一天,当我不再年轻/ 或许也将徘徊此处/ 望着随风而逝的巨兽/ 缓缓叹息/或是暗自垂泪/ 明日,当我驾车飞驰此地/ 我想,应该停车/ 让她慢慢走过/ ”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基于道德良知的仁义之情跃然纸上,给人的心灵以强烈震撼,这应该是人文关怀的最佳表现。 5.1.2人文关怀源于细节 一部作品最能打动大众的是细节,人文关怀的精神也最终体现在细节的捕捉和表现上。人文关怀表现细节,既需要有细节表现的意识,更需要有临场发现细节、捕捉细节的能力。动画作品中人物的刻画,之所以能活灵活现,就在于细节的表现,可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彰显人物的特征。动画片中的人物色彩设计,应着眼人物细节的刻画,在细节上凸显人物,让大众达到通过记住人物的一个细节而对整个人物有一个完整、清晰认识的境界。就象记录片在编排过程中特意刻画人物细节那样,动画片人物色彩也要达到其境界,通过人物色彩的细节刻画,丰富作品内涵,吸引大众,引起关注。 5.1.3人文关怀重在情感表现 电子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在于通过画面、音响、语言等手段形成一种氛围,为产品塑造一种文化形象。它应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表现性艺术,它传递给大众或友爱、或欢乐、或奋发激昂、或温馨甜蜜的情感。其设计理念体现着情绪,造成引起联想的伴生形态,使大众不是通过理解,而是通过直觉经验将动画与情感联系起来。 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特点,问题是设计者要根据不同的心理情感和构思,选择最合适的一种以充分发挥其所长,使动画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大众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动画色彩设计必须有多维的情感诉求才能吸引特定的群体,产生预期行为。动画色彩设计的情感表现是以娱乐为目的,不能达到此目的的情感设计是失败的。动画色彩的设计必须从受众的情感出发,随时把受众的情感放在第一位,而且为了使受众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和接受,动画的情感设计要求直接和外露。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大众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不满足动画的娱乐性功能,大众已不再把动画的娱乐功能看作是认可动画的唯一标准,转而追求情感上的满足。我们社会的每一个群体都有其弱点,而且内心深处都有感情的需求,对大众观念的调查表明,大众的许多决定都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有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它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精神性需要与生理需要紧密联系着的,大众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有父子情、母子情、夫妻情等家庭内部情感;有朋友情、邻里情等人际交往情感;有民族感、独立感等自尊、审美方面的情感;也有属于自我发展类型的情感,如荣誉感、认同感等。在动画色彩设计中,要充分把握大众的情感规律,采用有针对性的情感诉求。众所周知,动画不仅激起大众的娱乐行为,而且和人们的情感活
动联系在一起的,注重大众的情感规律。因此,为了满足大众的情感要求,动画设计应以真切、诚恳的诉求方式,亲切、柔和的动画色彩搭配,自然、流畅的表达风格,使动画设计不断地变换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吸引更多的注意和认同。 5.2色彩设计体现个人风格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讲,色彩设计风格应当与作品的内容相匹配,所以确立一部动画片的色彩设计风格,首先要从作品的内容考虑。 5.2.1依据内容,确立基调风格 创作者在确立动画片的基调后,美工依据基调选择最能表现和深化主题的色彩设计风格。恰当的色彩设计风格,能够渲染动画片的气氛,进而打动受众。奥斯卡最佳动画艺术短片《平衡》的角色造型在各视觉要素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身高一致、服饰一致、目光一致、情绪一致,运动节奏一致,影高仅在灰与白之间做过度色的运动变化,该动画片无论是在角色的造型、背景的处理以及道具和色彩的运用上,都采用了去繁就简的手法[5]。然而这种简约的色彩设计风格并不意味着画面内容上的贫乏和简单,相反更加强了动画片的基调。 5.2.2依据台本,确立艺术效果 有些动画片场面十分惊险与火暴,镜头语言运用复杂,而且有很强的视觉艺术冲击效果。有些动画片追求特殊的效果与氛围,以此来表现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给受众留下另类的视觉效果。比如动画片《超人特工队》,此片是一部惊险加刺激的动画电影,打斗与追逐场面颇多,镜头表现十分复杂而且机位富有变化,鉴于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具有令人向往的超本领,因而要求美工所设计的动画角色造型应大胆使用夸张与变形等手法,从而加大了视觉表现的难度[6]。创作者如果用传统受绘的形式加以表现,那么角色造型的力量感表达起来就会有所欠缺,一些动画特技效果的处理也有一定的难度,容易给受众造成一种虚假、不真实的感觉,视觉效果表现也会大打折扣。如果采用2D或者3D技术,则画面逼真刺激,角色造型也会显得灵巧和敏捷。 5.2.3依据个性,确立鲜明特色 所谓突出个性,就是指在动画片的场景设计和角色造型设计等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追求强烈的个性手法,运用一些非常规的设计理念和色彩手法等。比如《哪吒闹海》中陈塘关的场景设计就是直接参考了清代大画家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中的色彩设计,既显得富丽堂皇又给人一种不安的预感。又比如《南郭先生》的整体色彩设计就是以四川汉代画像砖与画像石中的风格为基调,致使整个影片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既古朴又大方,既典雅又浑厚,既含蓄又鲜明,既有古代艺术氛围又有现代设计手法,画面古拙而精练,朴素却不失华丽。 5.3色彩设计体现人物形象 5.3.1运用色彩的符号化处理 动画设计是以人物形象的表现来实现主题的。但动画在表现人物形象时是“线性”的、完整的、准确的,它必须清楚地描述人物与人物之间复杂或者简单的联系,通过各个人物之间的连线来构建剧中人物相对闭合的一个关系空间;另一个方面,动画还必须完整地表现出人物,至少是主要人物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性格的线形发展,这也常常成为故事发展的内在线索。凡是以叙事为主的文艺作品,总要有一个完整的事件,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是构成作品的情节。动画以叙事为主,因而它的情节,也由一系列的事件所构成。这一系列个别事件所组成的生动情节,是概括生活现象,揭示生活本质的重要手法。因此,动画创作者对生活中能够显露人物品质的、清晰有力的、显露事物矛盾的事件,特别为之注目。但在动画色彩表现人物形象时却未必有这样的要求,因为动画在色彩的要求上是浅淡的。很多不以色彩为表现主体的动画中,人物色彩被淡化处理,在一定的情境中,他们以恰当的颜色点缀其间,构建一种意境或者暗示一种思想。上一个场景和下一个场景,人物的状态并不一定有紧密的联系,散点式的人物色彩表现使人物形象弱化了连贯性和整体性,从而具有一种装饰性的效果。很多动画作品,具有视角单一、意境单纯、主题简单的风貌,其人物色彩的描述也不必刻意描绘出完整的人生,而是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努力和作品的主题、氛围形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