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艺术论文绘画艺术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 【字体: 】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21:48:11   点击数:[]    

我国主要的动漫消费群已不再是12岁以下的儿童,而更多的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群体一定还会向更高年龄层、更高文化水平的观众扩展。所以,思想单薄、色彩单调、情节简单的动画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动画作品里添加一些更为成熟的东西。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的信息来源不会仅仅局限于动画,反而会使其因为动画本身的信息量太少而对动画失去兴趣。所以放宽我们的视野,真


正地拓展、丰富动画色彩,加深动画内容内涵,用动画手段表达更真实的生活与思想空间才真正是我们动画作品发展的走势和方向。当然,这个所谓的放宽也不应该是毫无顾忌的,它应该和漫画遵循着同一个原则——成熟、严谨、正面。
 
1.2研究意义
 
本文对于色彩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我国动画行业现实存在的三个基础性问题。
一是画面问题。如今,我国已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动画家,他们的画面精美,甚至华丽,分镜也更为灵活、成熟,但是,却还不够“精致”,更多的动画画面甚至是粗造、生硬。最明显的是,人物与背景不能相互融合,即透视关系不合理。
二是,色彩搭配在塑造人体构造、肌肉表达、体态展现方面均不够完美、不够正确(特殊画风另当别论) 。
三是背景色彩过于单调——不是黑就是白,不是花网就是气氛网。
最后,还有个别漫画家笔下的人物色彩搭构雷同,目光呆滞,表情不生动、不合理。而且本土漫画还存在着一个创意贫乏的现象,就如服装来说,我们很难穿出一件属于自己动画人物的衣服,不是穿不起,而是真的没什么可穿的。平庸的画面造就了人物平庸的脸、衣着和发式。我们需要更为强而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漫画能够像日本经典作品那样长久地留在漫迷的心中,那么我们应该本着“不择手段”的决心和毅力,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并为追求完美而努力。
此外,本文中对动画所给出的部分意见也许是适用的,浅见中无疑会有纰漏和不足之处,所以我希望能得到每一位能够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的谅解和批评。不过文章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它能多少引起一部分人对动画行业的关注。而这关注不仅仅在于动画存在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对其发展的一个思考:所谓发展,往往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而资金往往又是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同时也是其发展的最终目的之一。所以,我希望众多有关人士能够选择性地放弃所谓的限制,并正视动画所拥有的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且试着去了解它、运用它。这也是让我国动画行业逐步成熟,面对现实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更是动画工作者在为每一位动画爱好者全心服务的目的和动力之一。
 
1.3研究方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与动画色彩创作相关的书籍和学术论文,同时积极关注国外动画片发展的最新进程。为了使本文论述的更加切合我国


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结合自身留学的经验以及切身工作感受,还参阅了相关网站的相关资料,并与部分业内人士进行了详实的访谈,采用对比、分析写法,着重论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初序言和结尾外,还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如下:
第二章是对于色彩的概述,主要阐述了色彩的概念和特征,并对色彩进行了分类解读,在此基础上还着重阐述了色彩与心理的关系。
第三章是对几个典型环境中色彩运用的分析,文章中第一个分析了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运用;第二个分析了国画中的色彩运用原理;第三个分析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以及民间皮影的色彩运用。并且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动画色彩设计应该吸收和借鉴的有益成分。
第四章是对笔者创作的动画作品《童年》中色彩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并且分析了色彩设计与表现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动画创作指明道路。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概括,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动画片色彩设计应该考虑的地方,一是色彩设计彰显人文关怀,二是色彩设计体现个人风格,三是色彩设计体现人物形象,四是色彩设计配合主旨需求,五是色彩设计符合玩家情趣,是全文的精华所在。
3.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分析
 
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城南45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这里相传


为战国时期协助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名垂青史的朱亥故里,又因公元1140年岳飞在此大破金兵而闻名天下。朱仙镇木版年画创始于北宋,昌盛于明清,新中国建立之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我国民间刻版印制年画之开端。它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曾影响带动中原、江南、西北等广大地区民间木版年画的发展和繁荣,在我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展览中也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为吸取我国民间艺术精华,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方面作一粗浅的论述,以此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首先,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的平衡手法,保持了画面的完整性。平衡对绘画艺术作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木版年画在色彩的布局上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木版年画使用的颜色种类不多,一般只有红、橙、黄、绿、紫,印刷的工艺是先印墨版,然后一版接一版套色。年画艺人在设色时,并不完全受画面形象限制,而是随意分色,让各种颜色在画面上尽可能出现,这样印出来的画面必然是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人物的服装花花绿绿,背景、道具也是色彩各异,甚至一件兵器,这一半是红色,那一半却变成了紫色。这种五彩斑斓的画面效果,正是装饰门庭宅院,欢庆新春佳节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更重要的是民间艺匠们运用各色满布画面的设色方法,轻而易举地在画面上,解决了色彩的平衡问题。
木版年画以亮丽的色彩造型为主,粗犷、刀工考究的墨线,在远处看来没有什么明显的视觉效果。画面上的几种色彩,不仅色相上对比强烈,而且明度差别更大。槐黄色淡雅,明度上与毛边纸、粉帘纸、黄丹纸等印纸相差很小,而浓厚艳丽的“葵紫色”几乎接近黑色;“苦绿色”偏亮;“木红色”偏重;“章丹色”明度又不太稳定。要运用好这几种有限的、明度差别极大的色彩去设计那些内容不同、形象各异的几百种年画画面,既要注意每张年画的不同色调,又要处理好色彩在构图上的平衡,这在艺术上的确是有极大难度的。
其次,朱仙镇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组合手法,增强了画面的活力和感召力。木版年画运用色彩的特点是色彩并置、同时对比。要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对色彩的选择,二是色彩的组合。
木版年画使用的色彩大体上是红、黄、绿、橙、紫五种。按照色彩混合的理论,可以把这五种色彩分为两组,一组是红、黄,这是三原色(红、黄、蓝) 中的两大原色。另一组是绿、橙、紫是间色,为三原色中不同的两色混合而出现的色彩,又是三原色的补色。要是再有蓝色,就可以构成最理想的三对互补色组合。这种现象从色彩对比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因为在年画的五种色彩中,绿、紫应属于冷色,基本上满足了色彩对比的需要,况且含有蓝色因素的紫色,也可以担当起蓝色的作用。因此我们说木版年画对色彩的选用基本上是原色与间色的组合。画面色彩的搭配、组合决定着色彩的表现,好的组合会使画面色彩鲜艳夺目,搭配得不


好,画面上不是杂乱无章,就是黯然失色。我们知道,各种色彩之间的共同成分越少,它们的分离就越明显,对比也越强。三原色红、黄、蓝之所以能够极为清晰地完全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它们之间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缘故。原色是不调和的、“互斥”的,如果仅用原色去构筑年画的色彩,其强烈的对比是不容怀疑的,但是作为新春佳节、门宅庭院的装778论文在线 www.qiqi8.com/饰就不相适宜,那种刺眼而又单调的色彩与喜气洋洋的欢庆气氛极不协调,所以从视觉效果上讲也必须增加其它的色彩成分。
再次,朱仙镇木版年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色彩和谐,讲究章法。在绘画作品中讲究章法和谐,要求一幅构图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美术对“科学”的误读

  • 下一篇文章:“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
  • ››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
  • ››中国新兴版画在现代美术史上的突出...
  • ››关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探析
  • ››关于平面广告的发展思考
  • ››思想史运动的“85新潮美术”的追忆...
  •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艺术生态
  • ››近现代美术语境中的岭南传统画家
  • ››技术决定的艺术生产论
  • ››简论中国现代美学的人生艺术化思想...
  • ››动画设计中对2D方面的色彩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