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min增加到55 min,增加时间为38 min。广州地区观众收视时长在工作日由10 min增加到54 min,增加幅度达到了440%,而在休息日由17 min增加到79 min,收视时长增加达62 min之多。 3我国观众对奥运会节目的收视特征 3.1悉尼和雅典奥运会收视率领先的节目 按照收视率、市场份额等指标对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节目收视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2-表3)。 3.2我国观众对奥运会节目收视特征 3.2.1观众对奥运会收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体育节目一般情况下收视率在0.5-1%之间,奥运会期间体育节目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大大飚升。悉尼奥运会奥运会收视率最高达到了9.5%,收视份额最高达到了50%。雅典奥运会更是惊人,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的收视率达到了12.8%,开幕式竟然达到了79.1%的市场份额。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外,两届赛事中收视率领先的节目几乎都是我国的优势项目,特别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女子排球、射击、举重、跳水等夺金项目上。即使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热门体育运动,只要是我国选手的“夺金点”项目,也能获得观众的高度关注,体现出很强的爱国激情。雅典网球女子双打李婷和孙甜甜异军突起夺得金牌,决赛的收视率达到了11.2%,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9.6%,对在我国不太普及的网球项目而言堪称收视奇迹。 3.2.2节目播出时间是影响节目收视率重要因素 两届奥运会都存在时差影响,悉尼时间较北京时间提前3 h,雅典时间较北京时间延迟5 h,然而两届赛事节目收视同样表现了鲜明的时间特征。黄金时段播出的体育赛事,不论是观众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比其它时段播出的赛事收视率要高。其中18:30-21:30为最佳收视时段,这个时间正好是大部分观众下了班回到家的时间,因而该时段播出的节目收视率都不俗。以雅典奥运会为例,在收视率排名前15名的节目中该时段播出的节目占到11项,而且收视率排名前三名的节目均出自该时段播出的节目。21:30-24:00为次佳收视时段,该时段播出的节目在收视率排行前15名的节目中占据了剩下的4席。而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两个时段以外播出的节目竟无一项进入收视率前15名。另外,工作日的收视率也普遍低于休息日的收视率。数据说明节目播出时间对收视率的巨大影响。 3.2.3奥运赛事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 在历届奥运会期间体现了女性观众的比例上升的特征,奥运会期间与奥运会前相比男性观众比例以较大幅度下降,而女性比例则以较大幅度上升。通常体育节目女性观众的比例不到30%,而雅典奥运会期间京沪穗三地的女性观众比例增高到40%以上,平均每个女性收看奥运节目达45 min,与男性1h的收视时间相差不大,个别场次的比赛中女性观众比例甚至超过了男性。不仅是女性,儿童和青少年等群体观众对体育节目的收视都有极大增长,儿童在奥运期间的收视率增长了2倍。 3.2.4观众观赏格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悉尼奥运会收视率领先的节目全部是我国有望夺得金牌的赛事,而在雅典奥运会收视率领先的节目中,男子篮球项目没有夺金牌的实力。篮球是深受我国观众喜爱的运动项目,由姚明领衔的男子篮球尽管没有夺金实力,依然得到了我国观众的广泛关注,立陶宛-中国的比赛(1/4决赛)以9.0%的收视率,29.5%市场占有率挤入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前15名,另外,对新西兰和塞黑的比赛也分别取得了28.6%、26.7%的高市场占有率,说明了我国观众观赏格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观众在观看比赛的时候,不仅仅出于民族荣誉和国家荣誉,体育明星、比赛观赏性等也是影响节目收视的重要因素。 4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4.1坚持全面报道的原则,注意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平衡 在历届奥运会上,中国观众最关注的是中国代表团取得的金牌,因此中央电视台在奥运报道上坚持的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观点。但是,也存在奥运理念传达“错位”、报道失衡的问题。主流媒体报道奥运仍然缺乏世界眼光,节目人文内涵单薄,报道内容过于局限在夺金项目,报成功不报失败,报国内不报外国,对大多数没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项目或只言片语,或不闻不问。一方面,节目内容和风格的简单重复造成了观众的收视疲劳。另一方面,观众也在抱怨看不到想看的赛事。因此,在2008年奥运会,要大力增加对国际赛事的报道。另外,奥运会群星云集,是我国观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超级巨星的良机,加强这方面的报道能极大满足观众崇尚明星的心理需求。 4.2要注意加强体育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 雅典奥运报道中,最为广大观众所诟病的是有些记者和主持人的低级表现。此外,转播人员专业化技能不足,对奥运标准化的制作流程、技术要求和国际化的报道方式都不熟悉也是制约奥运报道质量的重要因素。奥运会电视转播需要的是熟练工种,国际奥委会没有义务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培养电视转播人才。BOB在奥运会期间,它的工作人员大概将在3 500-4 500之间,管理层将近有一半以上将是从国外拥有历届奥林匹克转播经验的这些人中选拔的。因此,加强体育传播专门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工作。所幸的是,在我国中央政府的支持下,BOB打破了以往奥运会电视转播的运作模式,创造性地设立中外合作性质的转播企业,并且以将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留下人才遗产为原则,作为一项公司目标和合作双方的法律义务,通过公司的运作机制确定下来。协议里约定的条款包括,一要确保在BOB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中都有中方人员参加。第二要确保在公司的管理层中有2/3的中方人员。第三是要争取中方团队转播半数以上的奥运比赛项目。第四是开展针对中国在校学生的计划,直接培养奥运转播的专业人才。BOB通过对中外双方在资金、技术、设备,特别是人员合作方面的计划实施,将为中国广播电视业留下一笔丰厚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的遗产,提升中国广播电视业的水平。 4.3进一步明确奥运频道的定位,充分发挥奥运频道的作用 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三个奥运频道,《奥运频道-1》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奥运2和奥运3是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数字付费频道。如果说体育频道让中国观众参与了中国人自己的奥运盛会,那么《奥运频道-2》和《奥运频道-3》两个数字付费频道的推出,给了中国观众第一次有机会得睹奥运会的全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电视收费的观念在我国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收费频道目前还被定位为公共频道的补充,仅仅起着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造成付费频道收视情况很不理想。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通率均只有寥寥数百户,与奥运节目动辄上亿人次的收视率相比无异于形同虚设,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据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马国力介绍,北京奥运会期间还将开通两个数字收费频道。然而,如果不彻底解决收费频道的定位问题,还将收费频道看作可有可无的“点缀”,那么收费频道将难逃失败的厄运。如果奥运频道实施收费的条件尚未成熟,那倒不如现实地对奥运频道暂时实施免费运行,以充分发挥奥运频道的作用。 4.4借力高新技术打造数字奥运,实现媒体跨越式发展 公用信号制作形成一种外动力,可以拉升中央电视台在国际环境中的地位。雅典奥运会刚结束,中央电视台已经提出了2008年争取实现10项-16项比赛的公用信号制作目标。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全部用高清晰度信号进行电视转播。此外,北京奥运会将是奥运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网络进行视频转播奥运会。据北京市“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通信建设方面包括16个大类、255个项目,总投资约1 000亿元。“数字奥运”的目标要求基本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奥运相关场所,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丰富的、多语言智能化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数字奥运”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将不仅是巨大的通信建设规模,它将引领新一轮数字革命,也将推动着中央电视台向跨媒体传播集团转型的进程。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