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革新色彩。至于各学校所进行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颁布的关于高师音乐专业的一些政策文件,应该说都是教学改革的组成部分。也正因为近年来高师音乐专业把教学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并不断有新举措,因此在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上,较前些年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的看到:高师音乐专业教改的视野主要还局限于音乐及音乐教育本体,缺乏更加宏观的思考。未能将自身的改革投放到整个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去寻求目标和定位。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快,新的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相继问世,但作为培养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专业来说,对此反映却比较淡漠,这是发人深省的问题。 由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是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它站在时代的前沿,在总结我国新时期音乐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一系列新的教学规范和要求,是一个具有纲领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文件。这个文件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深入实践音乐教改的结果,在某些方面具有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的意义。毫无疑问,它确立了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里中小学音乐学科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内容。作为培养普通学校合格音乐师资的高师音乐专业来说,必须要高度关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重大变革和举措,不仅要学习《音乐课程标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和《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 首先,高师音乐专业必须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高师的技能课和理论课都应该树立音乐的美学意识,注重音乐的美学属性,突出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克服“重技轻艺”的不良倾向。把声乐和钢琴等技能课变成艺术美的表现和创造的课程,使学生(未来的教师)能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其次,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尽快的修改和调整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音乐与多元文化的血缘关系,增开一些必要的人文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对于其他姊妹艺术(如美术、戏剧、舞蹈等)更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能,以适应将来使用中小学新教材的需要。此外,《音乐课程标准》融汇了当代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人为本、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有差距,而且有的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加强现代音乐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生所共同面临的任务。 总之,我国加入WTO不仅激发了经济方面的巨大变革,同样也给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透过高师音乐专业这个小小的窗口,已感受到时代大潮的袭来。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把高师音乐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阶段,无疑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廖家骅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委员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