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
|||||
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观”探究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3 19:46:20 点击数:[] ![]() |
|||||
资原因,大多院校未开设《民族调式和声》,将失去中国特色)。 9.《中学音乐教学法》与《普通教育学》合并为《音乐教育学》,增强学科教育学意识。 经过替补、合并、增设以后,使原来的20门课1573.5学时变为15门1400学时,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所节约的173课时用于其它课的选修和艺术实践,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能力观”的培养要求教师重塑人格 为师必须学高,身正才能为范。高素质的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可谓“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严谨而科学的治学态度及一言一行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 我完善,以其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愉快、新颖、平等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寓教于乐,与教育人。 面对教育的改革,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置身于学习者、研究者、监督者的境地。这是重塑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体现高素质教师的重要环节。 音乐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施教者,客体是受教者,所借助的媒介是音乐作品。施教者以音乐作品为媒介来感染受教者,受教者又不断向施教者反馈信息,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不断调整音乐教育的运作过程,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定向性、调控性、有序性的教育行为,引发受教者的情感活动,来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主体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是音乐文化艺术的传递者,他们把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传授给后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艺术的向前发展,更离不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性的工作。 五、新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均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已出现许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繁多,缺乏整体性;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生活及社会发展;教学方式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评价方式过于优生劣汰。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生理心理等四个方面的教育。”④片面意识下的素质是文化素质,不等于人的全部素质,当今世纪意识的素质指的是人文素质。探索世界先进教育体系,应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先进的教育思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加强素质教育的唯一举措是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在高校就要增加人文学科的学分。“历史上70%的科学家在人文与艺术方面有很高的成就。”⑤不加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不可能取得顶尖的成果。 六、新课程结构下的必要条件 我国高教事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教事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自身在教育思想观念、学科专业结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问题,特别是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课程建设。要落到实处就必须有三大保障措施:一是思想保障。要坚持思想先导,重塑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视为当今时代的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建设全过程。二是组织保障。国家教育部门及相关院校要健全教学组织系统,强化教学指挥系统,完善教学管理系统,调动教师的学 者意识和掌握前沿学科的意识。三是条件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三大支柱”建设。 (一)制订教学计划,明确培养任务和教学要求。 根据培养方向和新课程建设的措施,制订适合21世纪高素质、宽口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是高层次课程建设的先决条件。 (二)、认真抓好教材建设。目前,我国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尚未有统编教材,大多采用传统教材或自编教材,虽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了一套“21世纪高师音乐专业教材”,但仍是以传统的课程设置而组织编写的,只是冠以21世纪之名,不能适应高层次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应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际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编写真正适合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的统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在全国试用,再通过试用情况修订通用。各地可编写部分地方特色的教材推广使用。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施教者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教师应具备的一般修养外,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修养。 (四)重视和加强艺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建立艺术教育研究机构,探索艺术教育的规律,不断提高音乐学科的水平。
——————————————————————————— 作者:李德隆,男,1962年8月出生,浙江湖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音乐理论与作曲。 电话:0572——2365489 13587226158 邮编313000 Email: ldl6168@sohu.com
注释: ①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第76-98页 ②《心理学》第25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张淑珍《新音乐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第31页—中国纺织出版社 ④于建福《素质教育》第 8 页----教育科学出版社 ⑤同④第 16 页
参考书目: 1.伍雍谊主编《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李凌、赵讽主编《世界音乐教育集粹》〔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8年 4.[美]本耐特。雷默《21世纪音乐教育使命德扩展》,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会议文件 5. 刘沛《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全国第七届音乐教育会议文件 6. 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 7.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