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的市场重构      ★★★ 【字体: 】  
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的市场重构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59:52   点击数:[]    

个时段内用相同类型的几个节目的组合,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版块(BLOCKING)以吸引相同视听趣味的观众。第三,采用“吊床”式构成(HAMMOCKING),即把一个比较弱的节目排在两个强的节目中间,就象一个吊床要拴在两棵结实的树上一样。第四,强化一个时段的首、尾节目对中间节目的影响力(LEAD-INS和LEAD-OUTS)。第五,“帐篷”式构成(TENTPOLING),即用一个热门节目来拉动其前后节目的收视率,象搭帐篷。第六,采取反向节目构成策略(COUNTERPROGRAMMING),也就是编排一个与竞争对手频道同时段完全不同类型的节目来吸引不同的目标观众。第七,作些与众不同的节目安排,比如用专门制作的特别节目来造成轰动效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STUNTING)。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最重要的是,所有的节目构成策略,都是建立在大量充分的受众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媒介人员的一相情愿。 其次是明星主持的作用越来越大。主持人是节目的“脸面”和“标识”,他们帮助节目树立在受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并为节目增加人际传播的个性化特征。今天,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节目竞争,明星主持人已经成为各电视台获得和巩固市场占有率的关键要素。就象一位美国资深电视新闻主持人所说,在媒介技术高度发达、制作实力旗鼓相当的情况下,新闻的竞争早已不能靠所谓独家新闻,而只能靠每个主持人报道新闻的风格的不同来争取受众。 一位英国媒介学者认为,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除了长期的从业经验、出色的职业水准和良好的个人品性以外,第一个必备素质就是要有某种“独特性”,也就是要有非常适合出镜的个人特征。这位学者把这种特征称作“商标的易辨性”,不仅让观众能够认可他/她“是个人物”,而且要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或者外型特征使其主持的节目能从众多的频道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立刻认出他。如芭芭拉·沃尔特丝多年如一日的犀利风格,乔伊·雷诺大大的下巴,乃至丹·拉瑟每每出现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时身上穿的长风衣,和麦克·华莱士80高龄的老而弥坚,都是一种特定的节目标识,并对各自节目的目标受众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另外,主持人要具有和节目风格相得益彰的个人魅力,有助于帮助节目培养起与观众的长久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实践表明,并不是只有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主持人才能吸引受众,相反,在一些节目中,一些外表一般甚至有些外形上的缺点主持人,也完全可以得到受众喜爱,其原因可能在于不少观众比较认同主持人这种普通人的感觉,有普通人的弱点和缺点,就象被誉为美国电视界“一位特别出色的电视人”的库拉尔特那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类型的主持人不是明星,就象“丑星”也是“星”一样,而且,恰恰相反,这样类型的主持人反而可以给观众一种“丑小鸭变天鹅”的美梦成真的期望。比如目前美国收入最高的谈话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她出身低微,看上去不过是一个身材微胖的普通黑人女性,但观众喜欢她专注倾听的神情,信任她,把她当作自己的朋友和普通人中的一员,因此而愿意对她袒露自己的内心真情,倾诉那些关于性、虐待儿童、暴虐的上司、缺乏自信等各种难以启齿的事,她的节目成为一种社会公众普遍的心理宣泄渠道,也奠定了奥普拉·温弗里的明星地位——她通过电视谈话节目在1984年一举成名,1986年净收入达三千万美圆,现在,《奥普拉·温弗里节目》在全世界几百个电视频道中播出,有人说,这些年来,她从自己节目中挣到的钱应该差不多有两亿美圆。 世界电视业风云变幻的市场重构,重新激发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活力,尤其是通过国际市场的开拓和跨媒介、跨行业兼并的媒介资产重组,在改变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结构的同时,也改写了以往的游戏规则。面对WTO,中国的广播电视业将如何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吸收海外媒介发展的经验,有效地整合市场,迅速提升自身实力,参与国际传媒竞争,是今后中国广电学界和业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1] 丹尼尔·切特罗姆,传播媒介和美国人的思想,曹静生、黄艾禾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p176 [2] Richard Campbell, Media and Culture:A introduction to Mass Communication, St. Martin’s Press, NY1998 [3] Abelman, Robert, Reaching A Critical Mass, LEA Inc. 1998 [4]Denis McQuail & Karen Siune ed, Media Policy, Sage1998; Edward S Herman & Robert W McChesney, The Global Media, Cassell1997; Alan B. Albarran, Mdeia Econom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Press1996 [5] Hyuhn-Suhck Ba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National TV Newscas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Winter2000 [6]Edward S Herman & Robert W McChesney, The Global Media, Cassell1997 [7]Edward S Herman & Robert W McChesney, The Global Media, Cassell1997 [8]赵月枝。《公众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2 [9]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98,P631-641 [10] Denis McQuail & Karen Siune, Media Policy: Convergence, Concentration & Commerce, SAGE1998, P26 [11] 2000年11月访谈,Senior Lecturer for Broadcasting and Media Management Kim Gordon,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London [12]资料来源:Alan B. Albarran,  Media Economic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6, p79 [13]*资料来源:Colin Hoskins, Stuart Mcfadyen and Adam Finn, 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7 [14]资料来源:Peter B. Drlic, The Electronic Media, 2nd Ed,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Broadcasting & Cable1996,1997,1998,1999 [15] Hyuhn-Suhck Ba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National TV Newscas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Winter2000 [16]*资料来源:Broadcasting & Cable, 1999-1-4 [17]*资料来源:Broadcasting & Cable 1999/4 [18]*资料来源:Broadcasting & Cable, Sept.7,1998 [19]*资料来源:Peter B. Drlic, The Electronic Media, 2nd Ed,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20]*资料来源:Broadcasting & Cable [21] *资料来源: Peter B. Drlic, The Electronic Media, 2nd Ed,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22] *资料来源:Broadcasting & Cable, 1999-3-8 [23] Howard J. Blumenthal &  Oliver R. Goodenough, This Business of Television, Billboard Books1998, NY [24] Broadcasting & Cable, 1999, 1, 13 [25]Edward S Herman & Robert W McChesney, The Global Media, Cassell1997 [26]  赵月枝。《公众利益、民主与欧美广播电视的市场化》,《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2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WTO背景下中国广电业的市场重组:特征与矛盾-以省级广电集团为例

  • 下一篇文章:出售听众-美国商业音乐电台对流行文化的控制第六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的市场重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的市场重构”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力量游戏:全球化过程中世界电视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