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⑹对信息资源的不平等占有必然直接导致对其他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占有。这是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铁的事实。 传播建构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与霸权 英尼斯在五十年代曾经把历史上的传播媒介分为偏于空间的质重的和偏于时间的质轻的两类。前者如碑石、雕刻、建筑、铸器等,往往适应于等级森严的王朝对于有限区域的强制统治。后者如便于书写、便于批量制造和携带的天然草纸、人造纸张等,则适应于文化的扩张和传播,这便于建构一个版图辽阔、并有统一宗教道德信仰的帝国。⑺他当时的分析尚嫌简略,但是他已洞察到媒介的物质技术形态对于社会组织形态及文化传播的先决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传播兼具时空优势,是建构晚期资本主义文明的主要工具,也是资本主义霸权争夺的主要领地。 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对于海底通讯电缆的庞大投资使它几乎控制了全球的电子传播网络。北美大陆的通讯电缆,名义上为美国拥有,实际上却是由英国投资建成。横贯英国本土、北美和德国的通讯电缆均需经过英国,大部分要经过伦敦,这使得英国可以十分方便地进入北美和欧洲之间的通讯领域。美国对于英国在电子传播领域的支配地位的挑战是在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展开的。首先是美国海军强烈支持发展更加复杂的低频无线电通讯技术,以打破英国对电缆传播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海军继续支配了美国的地缘政治的决策思想。在凡尔赛和约谈判期间,美国政府就预见到未来出现霸权竞争的主要领域在石油生产、商业航海和电子传播。于是通过支持本国通讯业的垄断公司大力发展新的无线电通讯系统,并且利用德国作为战败赔偿的电缆生产而打破了英国的控制。但是美国当时将低频长波通讯用于军事,中频中波用于商业广播,误以为高频短波是无用的。这一错误使美国取代英国霸权的时间表延搁了十年!这其间英国抓紧在高频无线电通讯技术和电视技术领域里持续作大的投资、研究开发,这使英国在雷达和电视技术方面成为领步者。雷达和电视技术之间互为影响,综合形成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这刺激了军事和民用生产的革新,并在二战时的空战中给英国提供了监测预警保护,延缓了它帝国地位的衰落。当三十年代末雷达出现之时,英国已改变了它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意识到霸权的建立毋需再通过领土占领来实现。直到二战之后,美国才有机会对英国的电子传播支配地位的发起第二次挑战。这一次挑战是直接由政府资助的外层空间计划和同步通讯卫星的技术引起的。 美国在通讯卫星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使它得以在1964年组建了由19个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梵蒂冈)参加的国际通讯卫星组织。其中美国占有61%权益,西欧占30.5%,加、日、澳占8.5%,预留给后来的发展中国家的仅有17%。至此美国取代英国夺得了电子传播领域的霸主地位,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分割。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美国在计算机数码技术领域里的再一次历史性的突破,确立了它在计算机硬软件、网络传播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随着数码传播技术的日臻成熟,光纤通讯显示出通讯卫星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现已建成了横贯北美、欧洲、澳洲和日本的跨洋的光纤通讯干线。这便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21世纪的信息经济奠定了技术基础。⑻最近发生的两次区域性战争,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又一次证明,西方国家并未完全放弃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而是在新的电子传播技术条件支持下,强化了军事打击能力和整体反应能力,赋予地缘政治以新的含义。信息传播技术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大大增强了西方国家对于世界政治版图的实际控制力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影响力。 电子传播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进也有深远的意义。以全球化电视工业为例。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跨国电视工业兴起。全球化电视既是一种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动力量,又是由资本主义现代性所建构的文化-意识形态力量。通过全球电视新闻、电视专题节目、电视连续剧、电视教育和电视服务,使世界各地和各个文化范畴中的人们进入到共享的视听情境中。这不但直接刺激了全球电视生产、节目生产、卫星发射和节目市场,而且为跨国公司的“世界品牌”广告商培殖出亿万受众-消费者。电视从单纯的大众娱乐教育工具转而成为资本主义全球市场和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全球电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进程、文化认同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态度,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运转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七十年代中期起,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西方市场饱和、石油价格上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危机,从而转向通过压缩市场时空来进行全球市场扩张的策略。压缩市场时空意味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和生活空间边界的突破,这使消费市场的容量扩大,周转加快。由全球电视所推动的全球消费市场,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后福特”形态的转变。“后福特”形态的生产具有对劳动力市场、产品和消费类型的较灵活的适应性。它是将新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新的金融服务、新的市场促销等要素整合起来,总体上提高了商业运作、技术革新和组织管理的效率。⑼把这些因素整合起来要靠传播技术。信息不仅对于商品生产有关键的引导作用,而且信息和知识本身也可以成为商品。迪松与休菲雷斯指出,充分体现了晚期资本主义生产的四个关键性的特征,即去限制(de-regulation)、全球化( globalization )、协同 (synergy)和集中 (convergence )只有依靠电子传播系统才能实现。这些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因素既可运用于公司的灵活管理、及时的决策调整,又可运用于国家政府政策的实施。⑽现在电子网络商务成倍地迅速增加,其势头和影响的深刻程度又大大超过了电视工业。电子网络商务对电子传播媒介的整合能力更强,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交互反馈性更佳,更利于精确监控和统计。在它的发展初期,虽然面临着安全保护和集中控制方面的诸种问题,然而它对于全球化的市场和生产体系会带来新的变革。可以预见它在21世纪,既是美国霸权的重要技术基础,也可能成为美国霸权遭遇挑战的领域。 从八十年代以后传播业也同资本主义生产的其他行业一样,突破了旧的格局限制。电视、计算机、电话、通讯卫星和光纤通讯技术的结合,多媒体合成、数码转换技术成熟,推动文化、教育、娱乐全面市场化。企业和政府从中看到了无可估量的市场前景。这进一步导致各国原来坚持的公共传播服务的政策和对传播业市场化、垄断化的限制政策产生转向,即改为采取更适合市场需求、鼓励竞争和投资、鼓励媒体兼营兼并和跨国运作的新政策。在七十年代中期,德国、法国、荷兰的公共服务电视均占其本国电视市场份额的100%,意大利占91%,英国占52%,到了九十年代,公共服务电视所占市场份额均大幅下降,德国为69%,意大利为46%,法国为33%,荷兰为58%,英国为48%。⑾不仅国营的公用服务性的传媒在市场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而且这些公营传媒本身也在转向市场化运作机制。传播消费的需求也因之提升,并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市场分层。 九十年代全球传播界最令人注目的是媒介合并而产生了庞大的媒介帝国。1989年美国时代公司与华纳公司合并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媒介集团,形成了价值250亿美元的市场资本。接着在1995年,时代-华纳集团又兼并了comN。1993年派拉蒙电影公司与维尔凯公司合并,资本达170亿美元,成为继时代-华纳集团、新闻集团、德国贝尔特斯曼集团和迪斯尼集团之后的第五个最大的媒介集团。这些庞大的媒介帝国的五分之四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