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 【字体: 】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8:56   点击数:[]    

受众注意力集中度和信息覆盖面来看,博客还远逊于专业大众传播机构。      博客网站与专业媒体机构的合作也已经开始。美国在线将"德拉吉报道"同步放到该公司网站上,每年美国在线支付3.6万美元作为各种开支的费用。借助于拥有1400万用户的美国在线,德拉吉声名大噪,知名度帮助他独家报道了CBS 解雇著名华裔主持人Connie Chung 等一系列新闻。     2)博客在同题报道中揭露另一部分真相。      美国学者大卫•阿什德在其《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一书中,深刻揭示了传统媒介环境中,信息技术、媒体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的互动关系,描述了专业传媒在国家体系中如何受到复杂的控制和操纵。他指出,信息技术和传播范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个人和组织也日益以符合技术和媒介范式的方式行事,转而影响着传播行为。例如,政府、军方组织往往有意提供符合媒介范式的资料、信息,促其采纳,已形成有利于自己意图的“新闻”和舆论,以此加强自身的控制力。在海湾战争中,“军方和总统是真正的制片人,他们从其他的战争中学到很多东西。记者要做的事情只是要求他们的主要原料——视像之类的东西——是视觉材料范围之内的东西,而这些材料是受到控制的,而且是有限的。” 由于大量画面由军方提供,记者接近战场受限,电视成了战争的工具,官方的喉舌,扯谎的机器。      当专业媒体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控制网络中泥足深陷,期待从它们身上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也就成为一种奢求,这时候来自博客的种种信息,也许可以让人们看到真相的另一面。      3)博客报道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延续:      有些博客网站专门将各大专业媒体的报道汇总后制成链接群,这是对专业媒体报道的再度整合,在主题延展上自然更进一筹。有些在专业媒体上未予充分展开的话题,又在博客网站上作为专题持续性讨论,“博客中国”网站关于联想的转型问题的大讨论就是这样的例子。      4)博客网站成为专业记者稿件的第二出口:      1998年,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案在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上率先披露,但德拉吉本人并非原创者,该信息来自传统媒体《新闻周刊》的记者迈克尔•艾西科夫。这条新闻是迈克尔•艾西科夫逮住的平生最大的一条新闻,但在见报前几个小时,却被新闻周刊的高层扼杀了。      记者博客群体的出现绝非偶然,通常,专业记者能在媒体上刊登的内容,大抵只是其在繁复的采访中获得信息总量的十之一二,剩下的旁支末节,纵使别有意味,也只能忍痛割舍。更有一些触及敏感地带的话题,被无情埋葬,博客网站正是有挽救这些资讯的价值。另外,一个传统媒体还可以考虑有一个博客网站作为补充出口,将其文字和摄影记者获得而未能在传统媒体上刊登的内容,在博客网站上披露,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试想,一家报纸不但把记者采访的一般性报导刊印到报上,同时也能把内幕消息在网站及博客上刊出,这等于对报纸整体加值。”          3.2 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而博客则代表了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在解构中建设,在离散中合作,在学习中开放,已成为博客对世界的关怀方式。他们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我们生存的背景。”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知识稀缺的国度,博客的繁荣,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博客在中国不仅是航海者,还是盗火者。在汉语世界中的自娱自乐,最终将会使中国走向狭隘,而对新知的探索之旅越加充满荆棘。”     ——《博客宣言》方兴东     网络的出现为知识撒播打通了最为便捷的民主化渠道,为知识信息的最大化交互和最优化利用提供了蛛网重叠和触角延伸的全新方式。在社会分工的制度模式下,专业知识的纵向积累和横向分割造成了知识增长与信息壁垒的同步延伸,隔断了社会群体之间的交往和理解,形成了如哈贝马斯所说的“专家文化”和“知识精英”。问题在于:专家文化的知识权威有时并不提供生活的意义(如技术知识),一旦专家文化摧毁了传统意义的权威(如上帝)之后,人的意义也将随着信仰的隐退而消失(“上帝死后,人之若何?”),这便是弥漫于20世纪西方思想界的“现代性危机”。互联网则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可能性:在不破坏甚至有助于专业分工的前提下,以快捷方式和廉价手段为大众提供接近各种专业知识的机会,其意义不仅在于“公众理解科学”,还在于知识走进生活、科学接触人文、技术贴近生命力的感受,这便是知识民主化的人文精神价值。这方面的突出例子是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运动(free-sourcemovement)。1991年,21岁的芬兰大学生Linuxtovard在学生宿舍里编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并将其源代码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目的是建立不受商业软件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从此引发了全球程序员和电脑爱好者的开发热情,经过全世界千百万网民的增补、修改和传播,Linux已被雕琢为一个全球最稳定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操作系统,并堪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分庭抗礼。“开放源代码”精神所倡导的知识民主和资源共享,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而表达了人类社群对技术垄断的抗争和对知识民主化的人性渴望。     “开放源代码”精神与“博客”的精神是一致的。“博客中国”在2002年8月开站的第一天,就旗帜鲜明地打出我们的理念:“博客之于知识和思想,正如Napster之于音乐,Linux之于软件”。认为博客倡导精神就是“开放、共享、自由”。然后,我们在多篇文章中,阐述关于“博客与源代码”之间的关系。比如,2002年10月23日,发表文章《博客的“源代码”和它的内涵》,明确提出“博客写作区分于一般写作的要点就是:博客写作是公开‘源代码’的。”     “信息共享”的观念是针对大众传媒的“守门人”问题的,“思想共享”(亦即知识共享)则是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数字论坛成员姜奇平就认为:“Blog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自由生产方式,一种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反的知识生产方式。知识产权的反面,不是盗版,而是 blog。相对于盗版的破坏性来说,Blog是一种建设性的行为。”一个博客把在网络浏览中获取的知识,经过一番过滤张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它是经过摘录、消化、诠释和演绎的知识,并且因为登录的数量和威权的建立而具有自己的可信度。于是,有着共同主题兴趣的博客,在博客网站里建立起共享的社区,并在其中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另一方面,当博客的知识生产以链接的方式提供相关知识的整张“地图”时,他实际上也在利用着这种共享。一个博客的知识生产共同组成整个博客王国的知识生产,它与现实世界的知识生产就显示出本质的不同。在现实世界里,知识生产具有社会化的特征,每个知识生产者必须首先接受一套生产的规则,经过一套生产的程序,才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的知识。在博客王国里,知识的获取无需因为属于别人的产权而付出任何费用,而且生产的速度、规模、范围与现实世界的知识生产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重要的是,这种知识生产将因为更加平民化,更加无国界,而更加变成名符其实的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3.3博客文学     “网络文学”一直是我们探讨的热点,但是关于“博客文学”的提法还是不多的。“博客文学”到底是否具有区别于“网络文学”的独特性而可以被单独称之为“博客文学”,还有待我们的探讨。     网络文学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印刷文学的革命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博客之前,网络文学多产自BBS和MU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下一篇文章:网络传播媒介对网络文学接受主体的影响及其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 ››网络时代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
  • ››网络时代我国的金融安全探析
  • ››网络时代的企业营销:模糊营销
  • ››网络时代 财务管理初探
  • ››网络时代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 ››网络时代审计模式创新初探
  • ››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
  • ››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