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 【字体: 】  
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0:48:56   点击数:[]    

博客实质上没有区别,美国博客也有“木子美”,但是在美国,性算不上新闻,而只有当性和政治结合的时候才是新闻,比如“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实习生的绯闻案”,大众传媒也竞相跟进。在中国,传统媒体的新闻审查和管制与美国相比还是相对严格的,所以在博客的初创阶段,只有那些与传统媒体新闻价值相符合的信息才能被主流媒体跟进和放大,于是刚开始大众可能从主流媒体上了解到的关于博客的信息都是无关痛痒的,或者与性和暴力相关的,因为很多受众都是通过了大众传媒这样一个二级传播才能看到博客的信息,传统媒体按照它们的新闻价值过滤博客网站的内容。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中国博客是搭乘着“木子美”顺风车走入公众视野的。但是这种情况是一定会改变的,当“三大门户”网站在爆炒“木子美”事件的同时,也为博客在中国的推广做了一次免费推广。当博客进入主流,获得相当的话语权的时候,这种情况一定会改变。     2 博客“新”在何处     2.1博客与以往技术形式的差别     从理念上,早在中国出现“博客”一词之前,BBS上的在线日记、个人文集、讨论区等功能,足以让网民们建立起形式朴素的网上家园。搞点小创作、搜集感兴趣的资料和网络链接与他人共享,早就成为很多上网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博客被视为继电子邮件、BBS和ICQ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沟通工具。那么,博客日志这种民间发表方式,与BBS和个人主页又有何不同之处呢?由于博客网站的形式众多,未有一定之规,所以,要想清晰地勾勒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困难的,这里进行的只是初步的分析。          2.1.1 博客与BBS的区别     下图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百科全书Wikipedia对博客日志发布方式与传统网络社区BBS的比较:该图的制作者是一位英国博客Tom Coates,其中左图代表传统BBS网络社区的发表方式,右图代表博客网络社区的发表方式,图中体现出对两者差异的某种揭示:     首先,从BBS帖子和博客文本的样式比较看,博客文本的内容结构更复杂。BBS的帖子结构较为简单,通常是一篇原创信息或评论,后面跟上其他网友的相关发言。而博客文本则是博客就某一主题,将他自己的原创文章,或搜索和挑选的网上最新信息线索,扼要地整理汇集后放在网上,供有相关爱好和需求的网友共享。博客文本往往以链接的形式存在,“最少量的提示文字加配丰富链接的文本,可以说是更有代表性的博客样式”。博客文本是集原创文章、链接评价、链接、网友跟进文章于一体的,比起BBS那种口无遮拦、随心所欲、良莠不齐的情绪化发言来,博客制作的日志更加审慎、仔细和周详,其单个文本的丰富性、讨论脉络的清晰度、论题的拓展空间都超过了BBS的网友发言帖子。      其次,从帖子之间和文本之间的关系看,博客文本相对独立,排序方式也与BBS不同。BBS的帖子是按逆时间序列安排的,前后帖子的话题可能连续,也可能转换。有关同一主题的不同帖子,常常散落在不同的位置。因此BBS帖子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量的话题转换加剧了话题的衰变速度,对单个主题的讨论支离破碎,整合困难。而博客网站的不同文本,通常聚焦于不同主题,文本之间相对独立,每个文本本身就是一个主题的展开和深化。文本的放置有的是按逆时间顺序排列,有的则按重要性排列。拿中国的两个博客网站来看,“comBlog.org”是逆时间顺序排列式,而“博客中国”则是主题排列式。      第三,从目的来看,BBS更侧重于发言、评论,而博客文本则追求共享性。网络BBS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意见表达渠道为少数集团垄断的局限,而赋予大众在互联网这个公共传播媒介上,平等发言的机会。而博客网站则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赋予个人的发布信息寻求共享的可能性,这其中包含着强烈的信息扩散欲望,有一定的读者针对性,这是与BBS不同的。                     BBS BLOG     技术实现 简单 简单     版主管理 设立版主 无     管理成本 高 低     适用情况 讨论问题 个人展示     社区支持 站内短消息 弱     超链接 支持弱 高度提倡     文章质量 比较低 质量高(实名制型)     注册控制 弱 实名制     新闻的及时性 高 高     信息搜寻成本 高 低     发文技术难度 很低 很低     非主流信息发布 版主管理 容易     信息反馈 实时 慢     ——《浅谈博客与BBS的区别》          2.1.2 博客与个人主页的区别     有研究者分析了网民从论坛发言,到做个人主页,再成为博客的转变过程,其中可见这三种个人意见发布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公共论坛上张贴帖子,是网上“广播”发言的常用形式。但是,由于受到论坛主题和版主的管理限制,那些希望享受更多自由表达权并集中保存自己意见和发言内容的网络用户,就自然转向个人主页的解决方案。然而,有一利就有一弊。个人主页的难点在于,个人是否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来长久维持其主页的魅力系数居高不下。从思索和解决这一难题入手,一些网络个人用户逐渐转向博客样式。”      博客网站是个人主页的集中化。个人网站由于其对网民的技术水准、资金条件、维护资源的高层次要求,而注定只能为少数人拥有,但是博客网站的低门槛,则使其具有很高的开放性。1999年,一家名为Pyra Labs的公司开发出一种名为Blogger的软件,使因特网用户可以制作网页,而不必用称为HTML的复杂的计算机编码。第二年,这家公司创办了存放博客作品的网站Blogspot.com,这种软件和网站都是免费的。这使博客进入快速普及期。“成为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FIP知识和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 用户只需在网上免费或付费的博客网站上申请注册,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方领地。      博客网站还具有个人主页所缺乏的公共性。既然博客网站的低进入成本特点,吸引了难以计数的博客参与,那么,它的读者号召力、内容包容度、网络点击率也就绝非“独门独院”的个人网站所能比拟。如果说,个人网站只是一对多的传播出口,其涉及的多是有关个人生活、事业和情感方面的私人话题、私人创作和私人资讯的化,那么,博客网站则是无数人对无数人的传播社区,这里既有个人爱好,也有公众趣味;既有私人观点,也有群体争论;博客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为个性化,另一方面,这种个性化又要被多数人认可。所以,博客的成功,关键在于他对内容的品评是否独到、甄别是否合理、推荐是否恰当,有多大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博客是既体现自我,也考虑市场需要的。           3 博客的影响          要分析博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仅仅是新一轮的概念炒作还是具有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创新,我们必须回到整个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去寻找答案。应该说博客的出现是符合整个网络技术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的。     博客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从媒体传播角度考察,它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对传统媒体工业的运作模式形成挑战。二是从知识管理角度考察,代表着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3.1全新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           3.1.1个体与公众     相比较BBS和个人主页来说,博客最大特点就是将个人主页的个体特征与BBS的分享和公共性的特征结合起来。首先网络日志是一种个人化的表达同时他又不具备隐私性,如果说BBS太强调公众性,而个人主页又太缺乏公共性,那么“博客”技术就是两者结合。在博客王国里,真正耐人寻味的也许是:一种最具个人化的内容,却有最具公众性的形式。     个体转变成公众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它首先需要一个实现的空间。这个空间被哈贝马斯称为“公共领域”。根据哈贝马斯的理论,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 下一篇文章:网络传播媒介对网络文学接受主体的影响及其意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网络时代的麦哲伦——博客现象分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网络时代的会计发展
  • ››网络时代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
  • ››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
  • ››网络时代我国的金融安全探析
  • ››网络时代的企业营销:模糊营销
  • ››网络时代 财务管理初探
  • ››网络时代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 ››网络时代审计模式创新初探
  • ››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
  • ››网络时代会计的制度创新:产权界定...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