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短时间内,来自CBS,HBO,华纳兄弟和电视艺术和科学院的一些好莱坞演员和上层管理人员,就和美国政府的官员聚集一堂以协调宣传。他们讨论的话题包括制作宣传性的记录片和短片,建立公共服务公告版,尽可能鼓励剧本作者生产更多的支持战争和支持美国的信息。51 CBS制作了一档节目,叫做“Agency”,从正面角度刻画中央情报局,ABC的娱乐部门被许可制作一档13集的纪实电视系列片以推销阿富汗战争。52 鉴于跨国媒介不仅依赖美国军事和政治力量来打开世界市场,并靠这些力量提供一个稳定的海外市场环境和有利的国内政策,说这种行为后面存在着自私的商业动机也并不是无稽之谈。例如,好莱坞的制片公司过去若干年里一直在游说美国联邦政府为电影生产提供补贴,而主要的媒介集团和报纸正在游说联邦通讯委员会,要求其取消最后几项限制媒介“完全垄断”的法规,包括关于禁止在同一市场上拥有一家日报和一个电视台,每家私营电视业主在全美国市场所拥有的电视台所能覆盖的美国家庭上限是35%等规定。2001年9月13日,联邦通讯委员会已投票决定“重新检视”这些规定。就象美国媒介学者米勒(Mark Crispin Miller)所观察的那样,这个步奏对美国传媒对布什当局的报道已毫无疑问地起到了“甜化的作用”。 53 跨国媒介已经和正在经受的经济和市场危机有可能更倾向于和政府合作. 尽管正在形成的帝国传播系统好像有主导一切的力量,在世界不断分化,贫富鸿沟加深,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矛盾不能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用某种价值体系征服人心,消除异端,维护和平的任务异常艰难。历史并未终结,而意识形态的对峙也变得更加紧张。如果说主要是以全球资本为主体的力量正在通过将部分职权转移给超国家组织的民族国家来实现自上而下的全球化的话,那么形形色色的社会势力正在挪用资本创建的传播技术来从事“另一种全球化”或“自下而上的全球化”。54 四、结论 尽管世界传播的现代形式的兴起带来了世界大同的乌托邦,这个过程一直是西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体系向全球扩散的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55 事实上,一个曾统治澳大利亚的英国殖民总督就把电报叫做“伟大的帝国维系力量”,而当1932年BBC建立最早的海外广播时,这一机构就被称为“帝国服务”。现在,在经过了一段民族解放运动和后殖民国家崛起的中间过程以后,世界秩序正在有可能被归入一个新的帝国——一个没有限制、一个世界政治经济权力不能再象殖民时代那样把其纳入殖民目标的“外部” 的存在。 当然,就象本文先前指出的那样,哈特和内戈雷所描述的帝国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可能的趋势而不是一种现实。一方面,被<<帝国>>一书的这二位作者在9-11前深信不移的、对他们的特定的帝国概念至关重要的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多边主义原则已经有所动摇。传统意义上的帝国主义有复活之势。另一方面,民族国家的独立,建设,及维护和巩固依然是一个未竟的事业. 民族国家依然是一个产生反对帝国力量的源泉。更何况,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生死攸关的。就象国家之间的竞争将继续成为当前全球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一样,民族主义将继续发挥强大的意识形态作用。比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被称为“与国际接轨”的对全球化有深远意义的发展,就是以国家荣誉、民族利益的名义提出,并至少在某种特定的民族主义的话语中被庆贺的。56 但是,哈特和内戈雷认为,民族(the nation) 自身携带着一整套压抑性的结构和意识形态。因此,在他们眼里,“任何对民族国家权力的怀旧或者复活以民族为中心的政治策略设计都是致命的错误。”57 同样,如莫斯柯所说的那样,尽管民族主义已经成功地,并且能够成功地延缓全球化的进程,民族主义不足以承担对全球化自身的挑战,因为它忽略了市场化和资本在空间扩张的相互建构状态并倾向于接受本土控制,而不管这种控制是不是以市场化的深入为前提。 58 事实上,就像帝国逻辑所演示的那样,市场化正是民族国家被纳入到全球秩序中的途径。因此,从人类解放的迫切性和必然逻辑来看,民族国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结构体。正如后殖民主义学者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指出的那样,“如今民族国家致力于为民族在资本的全球秩序中寻找一个位置,同时力图使资本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保持在一种长期悬而未决的状态。” 59 在帝国时代,国内和国际各层次上的传播问题和矛盾已经无法摆脱地和资本与民众之间的张力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了。 注释: 1、 I am referring here specifically to a speech made by British Prime Minister Tony Blair on April 7 2002 in supporting war against Iraq: “If necessary, the action should be military and again, if necessary and justified, it should involve regime change,” “I have been involved as British prime minister in three conflicts involving regime changes – Yugoslavia’s president Milosevic, the Taliban, and Sierra Leone. Britain is immensely proud of the part of our forces have played.” Andy McSmith and Toby Harnden, “British PM backs US push to oust Saddam,” The Vancouver Sun, April 8, 2002. 2、 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 xiii. 3、 Empire, pp. vii-viii. 4、 Empire, xiv. 5、 Empire, p. xii. 6、 Empire, p. 9. 7、 Empire, p. xiv. 8、Empire, p. 222. 9、 Empire, p. 62. 10、 Empire, xv. 11、 Empire’s authors base their notion of power on the work of Michel Foucault. Space limits, however, does not allow me to get into the concept of “biopower” in this paper. To put it simply, biopower involves the regulation of not of things as externalities, but of bodies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life itself. For this reason, this notion of power is much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than liberal notions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12、 Vincent Mosco,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 & New York: Sage, 1996, p. 200. 13、See, John Tomlinson, Cultural Imperialism: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London, Pinter, 1991. 14、 Armand Mettelart, Networking the World 1794-2000, translated by Liz Carey-Libbrecht and James Cohe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0, p. 68 15、 For a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notions of democracy, see C.B. McPherson, The Real World of Democracy, Toronto: The 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65; C. Douglas Lummis, Radical Democracy, Ithaca &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6; see also, Robert A. Dahl, On Democracy,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6、 Cited in Armand Mattelart, Networking the World, p. 70. 17、 There are many excellent account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WICO movement. For a recent analysis, see Richard C. Vincent, Kaarle Nordenstreng, and Michael Traber (eds.), Towards Equity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MacBride Update, Cresskill, NJ: Hampton Press, 1999. 18、 Daya Kishan Thussu,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tinuity and Change, London, Arnold, 2000, pp. 91-93; see also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