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许哲敏      ★★★ 【字体: 】  
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许哲敏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50:26   点击数:[]    

空甚至“颠覆历史”,仅仅用一片硕大的幻象和魅影构建起远离现实生活根基的“美梦”,让观众沉溺其间。只需一个简单的穿越,即能规避现实所有的烦恼而在另一个时代呼风唤雨。

    三“、青少年”亚文化的非自觉投射对于穿越剧,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曾表示:“原来不为主流社会所理解的青少年的‘亚文化’已存在多年,在网络上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类型——穿越小说。主流社会并不关注这些文化的存在,并以‘浅薄’、‘胡闹’等简单的一言以蔽之加以评判。事实上,像‘穿越’‘、玄幻’、‘科幻’这样的文学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青少年的阅读生活。客观地说,这些文化相当一部分对于提升青少年自我和社会认同感、幸福感有正面与积极的意义。但这些正面的意义却由于形式或表达方式的陌生感而为主流社会所忽视。”⑥青少年亚文化群体往往在网络上表达着破碎的自我意识,削平、消解深度的意图和与权威的疏离、对抗,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这些意识形态的基础,为穿越文化的流行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在新媒体合谋共生的当下,“穿越”由网络文学到网络游戏,再到屏幕影像,流行范围逐渐宽泛。也正因为其成长的轨迹,使之呈现出“自我”鲜明的个性。

    在这种“自我”的催生下,“穿越”无关历史、无关天文地理,观众的观影(抑或观看)快感才是其至上的法则。在某种程度上,这正体现了青少年亚文化的叛逆、自我的表征。在《宫》中,晴川进入九王夺嫡的清朝盛世,从此剧作便以她为中心“编造”历史。借助这一现代人物在古代的喜剧性表现,影像消解了历史剧的宏大叙事和深刻主题,以时空穿越的狂欢,现代人对古代的调侃以及“白日梦”的欲望释放,为观众产生“内爆”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横越历史的鸿沟,消弭“神圣”的历史距离感。当穿越成为现今流行的一种寄托情感的影像审美形态时,历史的历时感已变为跟着感觉走,同时也跟着现代人的心灵体验走的影像话语。由此,在剧中,洛晴川可以在威严的大清皇朝中肆意奔走、随性而至,公然与八阿哥对抗。《宫》的编剧于正认为:“在穿越的世界里,考验的不是文化有多深,而是你的想象力够不够强大,是否具有娱乐精神,只要能带给观众愉悦,就成功了。”又如在《寻秦记》中,项少龙亲手炮制了历史上暴虐的秦始皇,以个人魅力影响了整整一个朝代,这同样是现代人在古代的英雄个人化梦呓的力作。由此看来,在穿越剧中,体现的是一种充满现代诗情和主观化的叙事。他们崇尚的并非是对历史、对过去时代的总结,而是借助过去那段可以发掘的历史,来构建起大众(更确切地说是剧作者)心中应该如此的过去。如果说喜剧是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的话,那么,这种混杂了喜剧风格的穿越剧,则因受众可集体参与、消解严肃,同时又将调侃放大为“在时空的洪流中嬉笑”的影像文本,更能够迎合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欲望释放。

    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穿越风”,在放大自我及慰藉心灵、偏安一隅方面,散发着迷人的芳香,但也由于其架空时代的天马行空而缺乏现实的基础和美学的观照,似无根的野草在屏幕上无序增长而不知根植何方。从穿越小说到穿越剧,再到当下广电总局对于无序的穿越剧的规整,体现的正是亚文化群体与主导文化之间的共生与磨合。根据美国学者迪克·赫伯迪格对主导文化“收编”亚文化的分析,当亚文化的形态过于剥离主导路线、对主导文化的正统构成冲击时,主流意识形态必然会采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整合收编。其主要方式之一,便是主导文化群体通过对越轨行为“贴标签”和重新定位,将其纳入并整合到现存统治秩序中去,消解其反叛性和颠覆性。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非自觉投射载体“穿越剧”,它在满足观众观影快感的同时,也在穿越时空的过程中任意裁剪、主观臆测、割断故事合理的发展进程。一些社会信念、优秀文化传统在这个空间里被任意装扮(如《宫》中晴川的不合礼数、《灵珠》中问天的非人非妖、《魔幻手机》里的肢解经典)。于是“人们对历史、祖先,对前人的敬仰与敬畏之心,也就随之失去存在的根基,优秀文化传统的绵延发展也就成了一场游戏一场梦。”⑦显而易见,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的非自觉投射载体,非常需要主流文化群体的规整和引导,将其纳入有序的影视关照之中。

    注释:

①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0页
②美国的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③麦晓兜,《〈宫锁心玉〉和烂片心理学》《,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月21日刊
④徐海龙,《历史剧的文化身份探析》,《中国电视》2006年09期第41页
⑤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页
⑥张黎姣,《穿越时代雍正“很忙”2012年将现穿越剧高峰》,中国青年报2011年3月11日见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3/01/c_121132507_4.htm
⑦黄凯锋,《“无厘头”新生代:关于历史意识的思考》,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1期第9页 

上一页  [1] [2]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对穿越剧的多维度分析

  • 下一篇文章:大学出版社版权贸易特点与应该采取的策略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许哲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许哲敏”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试论中国大陆的媒介分析之概况及特...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因特网及网站的...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2005年美国新闻...
  • ››超女旋涡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 ››浅论博客名誉侵权中的法律责任
  • ››海外华人种群变化对华文媒体生态的...
  •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
  •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及其突...
  • ››超级全景监狱——从《规训与惩罚》...
  •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 ››穿越剧流行背后的文化症候探析,许...
  • ››穿越剧流行的传播学解读:以《步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