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信息是编辑、校对工作的基础,编辑、校对工作与信息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信息日益丰富,运用现代编校手段开展编校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有效的网络信息在编校加工文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来提高报刊的编校质量。
关键词:报刊,编校质量,网络信息 编辑工作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而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1]报刊质量是编辑部的立身之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编辑部要靠提高报刊质量来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尽管提高核心竞争力涉及诸多方面,如优化结构、树立品牌、扩大宣传、优良服务,等等,但其中首要的是报刊质量,而报刊质量的保障体系有两个主体:编辑和校对。编辑清源,校对净后,共同构筑报刊质量保障体系。下面笔者就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提高报刊编校质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对科技期刊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的数量浩如大海。编辑工作中需要的信息内容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宜采取对任何信息都“拉到篮里便是菜”的态度。相应地,收集必须信息的方法也应该体现编辑工作的特点。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编辑,能自觉收集各种信息,运用职业敏感和创新思维,努力捕捉各种有利于提高报刊编校质量的信息;与此同时,还能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可贵的职业追求,随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亮点”、“热点”,并紧紧抓住,为我所用。
1.信息是筛选稿件的源头
筛选稿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对信息的广泛收集、积累和提炼、研究。耳目闭塞,不可能做好编辑工作。当今社会信息急剧增加,瞬息万变,更要重视信息工作。编辑要经常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收集、存储信息,为策划栏目、筛选优质稿件和整个编辑部的工作服务。
2.信息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要从各个方面收集国内外同人的编辑出版信息,相关科研、著作及作者信息,社会调查及统计资料信息,优秀报刊编辑出版信息,专家对本刊、社的评价及读者需求信息。总之,一切为编辑工作所需的信息,都要收集、存储,并及时补充,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编辑出版信息库。
3.收集信息要多渠道、多方位
编辑和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外书市、书展、考察和学术活动,调查研究和参与学报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时收集的信息,以及阅读书报刊获取的信息,都可以形成文字并输入电脑存查。
4.信息贯穿编辑工作的始终
无论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整理及后续工作,都不能离开对信息的积累、研究。编辑人员要关心天下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当前与办期刊宗旨有关的信息,多走、多听、多读、多记、多想,随时注意收集信息,使自己耳聪目明,头脑敏锐,反应快捷,并充分利用信息不断改进编辑工作。
二、网络信息资源对报刊编辑的作用
1.有效解决编辑工作中的难题
建立信息网络,在报刊社内部及本地和外地同行之间,可以形成局域网络和远程网络,及时交流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大家都知道,QQ群是一种便捷的沟通工具,江苏期刊界有个“编辑丛”,大部分编辑都熟悉,“编辑丛”里经常讨论得热火朝天,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而且它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QQ群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学到丰富的知识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群主把一些编辑知识发到QQ群里,供大家分享,比如:传达上级文件,转载会议内容、编辑学文章等。再就是大家可以互帮互助,比如某编辑手上的一篇文章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可在QQ群中寻求帮助,群友们会积极响应并帮助解决;编辑过程中碰到什么棘手的问题或者自己拿不定注意的都可以在QQ群中发起讨论、请求,然后便会有同人帮你解决。它还能实现即时通讯,发表话题快捷,传输文件方便,可有效给对方留言,实时互动可以营造群内氛围等作用。QQ群学习对我们的帮助很大,它像一座桥,让我们通过大河,让我们到达彼岸,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色,学到更多丰富多彩的编辑知识。
2.补充完善稿件
目前来稿中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比较多,一般包括以下问题:一是作者单位问题。应包括单位所在城市、邮编、具体联系地址(包括街道、门牌号)、单位全称(中英文全称)。有不同单位作者时,应提供每个作者单位的前述资料。设通讯作者时务必附上其E-mail地址。二是缩略语问题。英文缩写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写出中文全称,圆括号内标明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两者间用逗号隔开,英文全称各单词均小写,缩写除有特殊约定外,均用大写。三是图表问题。图表应分别附有图题、表题,并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说明性的资料应放于图表下文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四是参考文献著录问题。参考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的目的主要是用别人的资料来与自己的资料作比较,以判明相同或存在差异,或引用别人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2]。同时也是为了便于读者根据文献进行追踪学习有关资料。参考文献的用法和格式国标中有详细的规则和要求[3],主要有:(1)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2)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最新和最主要的;(3)著录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4)著录必须采用标准化、规范化格式。可是有的作者引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好象只是为了让读者知道作者看过了这篇文章,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论文要有参考文献而罗列参考文献,还有不少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则不符合规范化要求,具体表现在:(1)引用文献是抄来的,自己没有看过原文;(2)文献比较陈旧;(3)正文中无标识码;(4)著录项不全,其中作者,版本,出版地,期次缺少的较多,标点符号普遍有用法错误等。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来帮助作者查漏补缺,修改不当之处。还可通过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来查一查作者投的稿是否存在抄袭、剽窃,雷同的多少等问题。
3.稿件质疑方面
文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专业名词术语、新出现的缩略语、新词新义、误译或误引、数字、标准量名称和法定单位等方面的问题等,均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信息进一步核实或纠正,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应出现的差错[4]。人们常说:“国内的事不懂问百度,国外的事不懂问谷歌。”对未遇到的新名词和术语,不能简单地按作者的表述方式,而应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进行核实,尽可能遵从相关刊物、工具书或信息数据库中基本得到认同的表达方式。还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库来看看作者讨论的问题,国内国际目前处于何种状态,是老调重弹,还是另有新意。比如何以借助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检测文章的雷同率,作为取舍的依据之一。
4.判断文稿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收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对稿件做出基本评价,决定取舍,并对有修改基础的稿件提出修改建议。我们不能根据编辑个人的观点和情趣爱好决定取舍,而是代表社会和读者对书稿作出理性的判断。责任编辑必须逐字逐句地认真审读全稿,对文稿的政治倾向、思想品位、学术或艺术价值、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结构体例、文字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对其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当然,有些稿件可能超出编辑的能力控制范围,来搞并不是自己了解、熟悉的领域,这是我们可以借助网络信息,看看作者所述是否是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过时与否等角度来考量。轻视、放松甚至放弃审稿,无异于放弃编辑责任、取消编辑工作。
三、网络信息对报刊校对的作用
校对工作是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在出版工作中行使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职能,是报刊编校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校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相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