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文评史评
   镌刻历史 凸现性格 洞见人生——评庞进《平民世代》      ★★★ 【字体: 】  
镌刻历史 凸现性格 洞见人生——评庞进《平民世代》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4:35   点击数:[]    

日益牢固并更加辉煌壮丽的社会主义大厦,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过去总是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哪一部史书是真真正正写人民群众的呢?这样的史书,除了庞进的《平民世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

二、新写法

家族史,该怎么写?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历来“修史”不外记事记言两大类,《春秋》、《左传》是也。前者简,后者繁,前者重“记实”,后者重“再现”。例如,在《春秋·隐公元年》中只有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而在<左传》中则成为洋洋洒洒一大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对话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可读性。两种写法,几千年来,史家评价不一,至今莫衷一是。例如,一般认为《汉书》偏于前者,《史记》偏于后者,何者为好,则见仁见智。就对后世的影响说,《左传》远远大于《春秋》,《史记》似乎也大远于《汉书》。《史记》就是充分发扬了《左传》的传统,且有很大的发展,所以对后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庞进的《平民世代》就是用《史记》笔法写的一部家族史。庞进在写法方面借鉴《史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绵密的结构、生动的叙述描写和深刻精当的议论。

关于结构,这部作品采用了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为纬、以标题为结、互见互补的方法。

“以时间为经”是指这部家族史,是从祖居蓝田县三官庙乡庞湾现在有确凿文书(《冥寿序》)为证的庞氏五代祖庞永太起,经四代祖庞文升、曾祖父庞秉钧、祖父庞应理、父亲庞济民,再到自己这一代,共六代“平民”的“世代”史。时间跨度为公元1769~2005年,大约150多年的历史。“以人物为纬”是指总体上在时间的推移中,以人物为中心展开,而每一代又以中心人物做核心,旁及相关人物。“以标题为结”的“结”,意为“结点”。即全书共四十八章,每章一个标题,这标题就是“结”。它把一章的内容浓缩在一起,像绳子打一个“结”,绾-AI‘疙瘩”,即所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互见互补”是指,全书在时间、人物、事件等方面,前后穿插、前后互见,互相照应说明。这样写,既节约篇幅,又使整部作品显得结构紧凑、针线绵密。

关于叙述描写,以第六章《武生庞秉钧>为例。

庞秉钧是作者的曾祖父,生于1870年,卒于1940年。年轻时习武,曾考武举,虽身体健壮,武艺高强,但晚清武举考场十分腐败,他和他的师父、师弟们不屑于向考官行贿而落第。作品写道: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引者注:“他们”指参加武举考试的庞秉军,以及陪伴他的师父和师弟)便去考场报了到,考官让他们回客店等侯消息,却暗中差人告诉说,要进考场门,送银三百两。性情刚烈的武生一听就火了:这不是索贿吗?考武举凭的是真本事,讨吃黑食算什么呀!这钱不能给。……来自蓝田的武生精神抖擞地上场了,他先打了一套心意六合拳,腾跳挪跃,如龙似虎,卷地起风……问题出在骑马射箭上。按说射箭本是武生的强项,平日里已练得百发百中了。他们是带着自己的弓箭来的,没想到进考场后,考官要“验箭”,说你们的箭不能用,要用“官箭”参考。武生看了看发给他的三支官箭,倒也光滑细致。于是,携箭上场,策马疾驰,搭箭拉弓,嗖——离弦之箭,直指靶心而去。然而,那箭在接近靶心的时候,却突然箭头朝下,掉到了地上!再策马,再拉弓,嗖——又是在接近靶心的时候,一头朝下!第三次,武生把弓拉到了极满,这次好一些,飞箭上了靶,却离靶心很远!……什么原因呢?还是师弟多了个心眼。他把身上带的银两,悄悄地塞给了考官的部下,只问箭术高超的师兄为什么会落靶。考官的部下告诉他,因为你们事先没有送礼,得罪了考官,人家是有意为难你师兄,那箭都是特制的,箭杆里灌了铅,箭头上涂了铅,用这样的箭上场,能射中才是怪事哩!师弟将此内幕告诉了师父师兄,师父恍然明白,不禁仰天长叹:不是弟子无能啊,是这个考场太腐败,这个社会太黑暗!于是,胡子一捋,手一剁,对两个徒弟说,这样的武举,不做也罢,这样的官场,不进也罢。……

篇幅所限,这里的引文有大量删节。可读着这样的文字,使人的心弦会被作者清晰的叙述、精彩的描写所紧扣,情绪会被作品中人物的情绪所感染。这就是以基本史实为基础展开合理想象的<史记》笔法。这样的写法大大增强了可读性。作者就是运用这样的写法塑造了祖父庞秉钧、父亲庞济民、母亲姚秀民、弟弟庞任隆、弟弟的“养父母”任好友、刘玉兰—“伯”和“娘”等等一系列“平民形象”,尤其是父亲庞济民的形象更丰满、更有立体感。

关于议论,就以上面写其曾祖父庞秉钧因未向考官行贿而落榜作者所展开的议论为例:

——当父亲讲上述故事,尤其是将曾祖父考武举的故事讲给我听的时候,我不禁为晚清考场的腐败,也为曾祖父的刚正不阿而感慨。读者朋友注意到了,谈及晚清的腐败,我没有用“震惊”二字,原因大家想必也明白: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当今社会,大家耳闻目睹的腐败现象,比起晚清来,用“有过之而无不及”来形容是一点都不过分的。而对曾祖父的做法,我也做过进一步的思考:比如,他要是给那个考官行了贿,会是个怎样的结果呢?那就有可能考上了武举,展开在他面前的,就有可能是另一条人生道路,就实现生命价值而言,走这条路可能比他呆在乡间场面会更广阔、机会会更多样,从而人生会更壮丽、更辉煌。这里有一比,我们需要登上一个舞台来充分地展示自己,而舞台口却有几条狗在守着,我们必须把这几条狗拿下,否则就不能通过。拿下他们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使用肉包子来贿赂。看过一篇文章,言明朝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给权奸严嵩行过贿。因为当时严氏把持着朝政,不打通姓严的这一关,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难被朝廷重用。不被朝廷重用,戚继光就不可能成为后来人们颂扬的民族大英雄了。那么,能不能这样说呢?当用行贿的方式打通关节成为社会通行的潮流、规则和体制,他是不是有点“迂腐”呢?然而,一旦我们去行贿,我们就偏离了我们所崇尚、所学习、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就是说,这样的行为,和我们心中的理想人格是相矛盾的。而且,只要我们行了贿,我们实际上就是在支持、壮大和加强这样的潮流、规则和体制,说轻些是无奈之举,说重些等于同流合污。这里显然存在着一个悖论。我相信,这个悖论曾使明代的戚继光痛苦过,也曾使生活在晚清和民国的我的曾祖父痛苦过,如今,也常常使我们痛苦不堪!那么,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目前还没有。待到中国社会充分法制化、高度文明化了后,情况或许会好些,但那已经是将来的事了,我们这代人怕是难以看到了。

         

这段议论是何等的精彩、何等的深刻呀!这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普遍精神病症的审视和解剖!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议论不同,庞进这样的议论,没有如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记述了李广事迹后,做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议论作为评价,而是向深层次挖掘,探讨社会和人类精神普遍“顽疾”诊疗法。这种探讨是理性的、冷静的、实事求是的,也是十分独到的。

以“经、纬、结”相织、互见互补之法,将错综复杂的材料&ldquo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小说中的审美情趣比较

  • 下一篇文章:“青春写作”的玄幻小说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镌刻历史 凸现性格 洞见人生——评庞进《平民世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镌刻历史 凸现性格 洞见人生——评庞进《平民世代》”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话语标记的意义及其功能
  •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
  • ››方位成分语义指向分析
  •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
  • ››“虹”与《彩虹几度》
  • ››梁宗岱与瓦莱里的纯诗理论比较
  • ››论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对文学批评...
  • ››张恨水笔下的重庆形象
  • ››陈铨研究综述
  •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 ››镌刻历史 凸现性格 洞见人生——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