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文评史评
   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初探 胡凡      ★★★ 【字体: 】  
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初探 胡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43:58   点击数:[]    

了解说,认为那是“人主和德于上,百姓和合于下,故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再次,他对仁义礼智作了阐释,“仁者爱也,义者宜也,礼者所履也,智者术之原也”,其具体细目是“致利除害,兼爱无私,谓之仁;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涂,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这四者是治之本、道之用,不可偏废。最后他简单解释了“禹汤水旱”的缘由,特别是汤时的大旱是受夏桀行恶的影响,而“禹汤积德,以王天下”,得出了“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的结论[7]。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董仲舒和公孙弘并不是在同一次策试中脱颖而出的,从历史的记载来看,董仲舒的对策如果确定为建元元年尚可说得通,但是把公孙弘的对策和董仲舒的对策捏在一起,则显然与史实不符。

    三、简短的结论

以上我们叙述了文帝和武帝前期的策问和对策,总结起来可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第一,从考试的视角来说,文帝和武帝前期是古代策试制度化的重要时期,从文帝十五年开始的皇帝亲自策试,开启了中国古代以考试成绩优劣选拔官吏的途径,经武帝时期天人三策的完善,遂为后世所继承,直到科举制度创立后,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环节,一直沿用到清末。

    第二,从选拔人才的视角来说,西汉前期这种针对时政的策问,确实选拔出了高素质的人才,对西汉前期的政治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如晁错之建策削藩,董仲舒之建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孙弘之建策取信于民,对西汉的历史发展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第三,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视角来说,西汉时期这些学者的对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经过统治者的实施以后,变成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以后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如晁错的削藩策,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时段看,他确实抓住了帝制时代的政治脉搏,后世由于封藩与郡县之争而演化的种种斗争,给晁错的判断作了绝好的注脚。再如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影响了整个帝制时代的思想,他的“独尊儒术”建策,更为中华文化筑就了抵御外来文化侵蚀的堤防,儒家文化的深入民间社会,构成中华文化的主流,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显著特色。

    从这几点简单的认识中,我们感到西汉前期的策问和对策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的发掘和考究。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议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37-440.[2][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7.[3][东汉]班固.汉书·爰盎晁错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2290-2303.[4][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843.[5][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62.[6][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2523.[7][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2613-2617.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谈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

  • 下一篇文章: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下大学审美文化理念与价值的传承与构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初探 胡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初探 胡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话语标记的意义及其功能
  • ››颜师古《汉书注》训诂术语“某,亦...
  • ››方位成分语义指向分析
  •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
  • ››“虹”与《彩虹几度》
  • ››梁宗岱与瓦莱里的纯诗理论比较
  • ››论王蒙的《红楼梦》研究对文学批评...
  • ››张恨水笔下的重庆形象
  • ››陈铨研究综述
  • ››奇幻文学的叙事时空
  • ››西汉前期的策问与对策初探 胡凡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