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 打+n/v/a 锤击或与捶击直接相关的 与“捶击”义间接相关的 “打”的泛化抽象 打+n 9 6 20 打+v 4 2 4 打+a 1 总计 13 8 25 在对“打”进行打+n、打+v、打+a的分类时,有一类词,就是上文所提过的:“打非 打黑 打拐 打扒 打私 打假”,这一系列词中,抛开词义,“打”后面跟着形容词或动词,但实际上这些“非、黑、拐、扒、私、假”指代的都是特定的违法行为,所以在这里都把其看作为“打”+n。 从上表可以发现:在这46个词中,因“打”的泛化义而产生的词有20个,占54.3%,近三十年来,“打”仍是朝着泛化、抽象的方向发展着;另外,在这46个词中,35个由“打+n”构成,占总数的76%,可以说,以“打”字开头的词的最活跃的是“打”+n的格式。 纵观这46个词条,“打”义的发展大致沿这两条路: 一是包含“打”字的短语固化成词,如“打非、打黑、打拐、打扒、打私、打假”。这些词在“打”的基本义“锤击”的基础上产生,由短语固化成词。 二是利用“打”义的泛化产生新词,如:上面所说的“打的”这个词语,为什么会选用“打”这个词而不选用别的词,原因有两个:①“打的”本源自粤方言“搭的士”,“打”与“搭”音近。②这也是由“打”义的泛化所决定的。“打”义的泛化与“打”在语音上的特点决定了打可以与“的士”结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意义。“打”的这个特点是打义如此活跃,如此变化多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2005版《现汉》“打”字词条中所记录的1978版《现汉》所没有的46个词条的分析,发现“打”义在近三十年基本上按照两条路线发展:一是在本义“锤击”的基础上,通过短语固化成词;一是利用“打”义的泛化产生新词的规律。把握了这两条,对千变万化的“打”字开头的词条就有了大致的把握。明确“打”义的发展趋势,对于有关“打”字的新词的规律新语的预测,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注 释: [1][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2]曹先擢.“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J]. 辞书研究,1996(6). [3]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 1995(6). [4]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 [3][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4]刘复.半农杂文[M].上海:上海书店印行,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 [5]曹先擢.“打”字的语义分析——为庆贺《辞书研究》百期作 [J].辞书研究,1996,(6). [6]俞敏.“打”雅[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7]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8]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 文,1995,(6). [9]祝建军.“打V”之“打”的语法化探析[J].古汉语研究,2004, (3). [1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陈望道.陈望道文集(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