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和建设80年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发展自己,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借鉴外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所作的比较研究的积极成果。这应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不是权宜之计,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政党的地位和作用、运行的环境、执政权力的取得、运作及制约等方面多与我们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加强中共党史与原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历史的比较研究,认真总结在探索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审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拒腐防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供鲜活的反面教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原有的《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和《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等刊物都相继停刊,使我们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比较研究中,失去了重要的学术园地。这在当前国际化浪潮日益扩大的情况下,不能不说是我们的一个缺憾。 (二)应加强对国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者成果的评析工作 国外刊登研究中国文章的刊物已有相当的数量,著名的中国学专家和论著也不少,由于语言以及交流少等原因,我们不可能对这些研究情况了解得非常透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其有影响的研究刊物和学者成果的了解,掌握国外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如《中国季刊》,已出版40周年,其间已七易主编,发表的论文和著作述评涵盖中共党史的方方面面及各历史时期,许多权威学者在此发表论文,阐述观点,它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问题和中共党史研究与关注的趋向和成果。对其做系统的分析和评析将有益于我们的中共党史研究工作。 又如尼克·奈特,近年来他发表了相当数量的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如《李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毛泽东:中国革命的生命与思想》等。他的研究视角和思路与许多西方学者有所不同,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有启发性的观点。如认为,毛泽东是在不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将其应用于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重视对毛泽东思想本质做理论分析,才能使这一研究领域在学术上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应将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放入20世纪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研究,才能使这一研究有深刻意义可言。因此,有必要对他的著作及观点做重点评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