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外国文学
   《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 【字体: 】  
《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23:39   点击数:[]    

们为准才可以自由发挥;你的自由是奢侈的,除非你先肯定你的本质和义务。”56
朴维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她称《简·爱》是一部充满矛盾的文本,是复杂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既对现行的社会体制提出挑战,又呈现出听天由命的一面。朴维对《简·爱》矛盾性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对理解《简·爱》究竟是反传统还是维护传统有启发意义。事实上,这部作品本身已体现出两面性:既向传统观念挑战,又戒绝激进的女性主义。勃朗特通过她的作品为女主人公在女性的传统需求与现行的社会体制的矛盾中努力寻求一种平衡与和谐。57马林·威廉姆斯也认为夏洛蒂·勃朗特对女性主义“怀有很复杂的感情”58。
《简·爱》的叙述从历史语境中来看确实有超越传统之处,但是源于作家身上的矛盾,作品本身又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简·爱》是矛盾的,作家也是矛盾的,正是它的矛盾与模糊性维护着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热情。夏洛蒂·勃朗特力求在女性经验的两难境地中,在既存的社会体制中,为女主人公寻求一种平衡与心灵的和谐,既让她保持独立的自我,又不否认女性的传统需求,有时甚至让她扮演在女性主义者眼里是极为传统的角色。这样一来,小说作者与她的女主人公便不断地在矛盾中挣扎,作品也不时陷入一种看似自相矛盾的境地。然而正是这种对矛盾的坦白剖析,以及主人公不懈的努力和挣扎,使小说中矛盾的展现让人更明白地看到并去思考女性的真正需求。女主人公的选择亦非简单的折衷,而是体现作者面对女性欲求的积极思考。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作品中所讨论的问题仍然显得很真实。作者的困惑和不安也是今天大多数女性所必须经历的。
人本身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是矛盾的,人物的矛盾也是人类生存本身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作家思考的体现。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从神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人站立起来了,成了“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泛滥就会成灾。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表明这一点,面对这样的世界王子甚至失去了报仇的信心。古典主义用理性规范人的欲望,可是不仅艺术家在戴着镣铐跳舞,普通人也在理性的光辉中淹没了自己活生生的欲望。启蒙主义再次肯定了人的欲望,普通人也可以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中直面封建贵族。卢梭的《忏悔录》肯定了人的自然本性,但卢梭对人的理解毕竟是理想化的,超时代的。歌德比他要现实要理智。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寻找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寻找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道德律令的两全其美的道路。正如歌德同时代的康德所验证的那样,人的自然欲求与社会道德之间处于二律背反的永恒矛盾之中。勃朗特既希望在作品中表达个人的思考与欲望,又希望获得公开发表的权力;既想表达个体的生命体验,又希望获得读者的承认。不论是作家还是作品中的人物都在不断的求索,也处在“永恒矛盾”之中,事实证明勃朗特和她的女主人公都很好的在二者之间获得了平衡。
总之,女性主义研究的两种大致对立的观点源于作者身上及作品对之的表现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在《简·爱》第二版的前言中,勃朗特毅然宣称:“传统不等于道义,伪善也不等于宗教……抨击前者不等于抹杀后者,而且法利塞人的面具应当被撕下来。”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坚定的反传统者。而当1851年7月《威斯特敏斯特评论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妇女的自治权》的文章,呼吁两性之间的平等,夏洛蒂·勃朗特却不能完全接受它。她认为文章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向往权力,从未感受过爱的妇女”,而且这位作者“忘了世界上还有自我牺牲的爱和无私奉献这样的事”59。作品中简·爱在每次感情宣泄后,经常会出现苛刻的自我反省,或者是以其它的方式来平衡叙事。可见,作品中人物的声音不仅仅是激进的“女性意识”的表达,也可以看到她在很多场合保持沉默,体现着一个女孩应该保持的本分。然而,这两种声音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人物的话语逐渐趋于平静,体现了对维多利亚时代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
总的说来,夏洛蒂·勃朗特的写作意味着,她在文学史上地位的确立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超越传统的叙述方式和女主人公激进的言辞,也由于她能够在既定的社会权威与个人的写作方式之间获得平衡。如同她用匿名发表作品,她的妥协是作品能够发表的前提,公开发表个人话语也是建立在对既定的社会权威的认同的基础上。
1 Willace Martin,Rec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p.166.
2 Anonymous, “the last new novel”, in the mirror,1847.(2): 360-389
3 Oliphant, Margrena, Modern Novelists-Great and Small .Blachwoods Magazine,1855,(5): 180-189(此二则材料转引自Kappeler. Susanne ed. Teaching the Text, London: 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3.
4 Wolf,Virginia. Women and Fiction in Essayists of our Time, ed. Rlaus , C and R Faery , Hareourt: Hareourt Brace Jovanovich .1990, pp.30-62.
5 Raymond Williams, The English Novel From Dickens to Lawrence, London: Chatto &Windus, 1973, p.69.
6 夏洛蒂·勃朗特著《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31页。以下这部小说的引文都出自这个译本,只在文中标出页码,不再注明。
7 Frederic Harrison, from Kenneth Graham, English Criticism of the Novel 1865-1900,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4,p.129.
8 Roy Pascal, The Dual Voice: Free Indirect Speech and Its Functioning in the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an Novel ,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77,p.46.
9 此类论述很多女性主义者已经阐发得很详尽,这里不赘述
10 Katherine .M Rogers, Feminine in Eighteenth Century England ,Urbab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2, p.21.
11 《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杨静远译, 三联书店, 1984年版, 前言第19页。
12 同上,第34页。
13 申丹著,《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第223页。
14 Steven Cohen and Linda M. Shires, Telling Stories: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 New York :Routledge,1988,pp.109-112.
15 李娟,《转喻与隐喻——吴尔夫的叙述语言和两性共存意识》,出自《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第17页。
16 Steven Cohen and Linda M. Shires, Telling Stories: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 New York :Routledge,1988,pp.124-125.
17 (美)苏珊·S·兰瑟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18 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页。
19 叶舒宪主编,《性别诗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0页。
20 屈雅君主编,《新时期文学评判模式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21 Sandra M. Gilbert and Susan Gubar, 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p.360.
22 刘晓文:《现代西方女性小说话语策略》,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3 Dale Spender, Man Made Language, London: Routledge, 1980, p.192.
24 Virginia Woolf , A Room of One’s Ow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9, p.65.
25 (美)苏珊·S·兰瑟著,《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p.212.
26 Raymond Williams, The English Novel From Dickens to Lawrence, London: Chatto &Windus ,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理性与非理性的对话——塞缪尔·贝克特《莫洛伊》之双重文本解读

  • 下一篇文章: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家庭正义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简·爱》叙述的反叛与平衡”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
  • ››从“外国文学”到“比较文学与世界...
  • ››王统照创作流变的外国文学因素 齐向...
  • ››仲马父子对法国文学的贡献 陈振尧
  • ››法国文学出版长期繁荣之探析 李倩颖...
  •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翁冰莹
  • ››巴金与法国文学 彭建华
  • ››外国文学教学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