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文史哲学论文外国文学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鲁向黎      ★★★ 【字体: 】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鲁向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1 20:24:34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人物形象分析历来就是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运用比较分析与多元视角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的学术研究态度。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人物形象;比较分析;多元视角


    外国文学的教学相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障碍。异质文化所带来的陌生感,不同语言之间的思维障碍,翻译文本对原著的扭曲变形以及教学内容庞杂而学时有限,等等,都为外国文学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寻找简便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就成了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人物形象分析历来就是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和目标。而外国文学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众多,要把握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许多人物形象之间具有相似性,如果孤立地分析单个人物形象,非常容易混淆和模糊,而且也很难提升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因此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正如曾艳兵先生所说:“任何世界文学的研究和教学都必然是‘比较’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也是如此。把具有可比性的人物形象放在一起,找出其共性并区分出其独特性,同时从宏观上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思潮、不同作家以及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的学习记忆,而且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尤其是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次文化动因,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另外,采用多元化的批评视角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解读也是一个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物形象,有选择地运用多种批评理论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人物形象,而且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的学术研究态度。
    以下我们就运用比较分析与多元视角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部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解读。
    一、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非常多,很多不仅是学术探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学任务实现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实有很多女性形象都具有可比性。把她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便于区别她们各自独特的人物性格,另一方面还可以从宏观上梳理出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共性以及特性。而除了运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人物形象的解读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还可以尝试采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来分析。
    女性主义文论强调性别问题,“以性别与政治关系为中轴开展女性批评”,是“从女性角度或对妇女文学进行社会学、政治学探索的批评活动。”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切入点和重点。著名女性主义理论家吉尔伯特和格巴在其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对男性文本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女性形象在男性作者笔下的两种表现形式:天使和妖妇。“天使”型女性形象大都美丽纯洁,顺从无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她们是男性审美理想的体现。但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那样,她们只是一种对象性存在,没有自由意志,没有真实人的生活,只是一个美好但没有生命的对象。而“妖妇”型女性形象则阴险恶毒,自私淫荡,泼妇、悍妇、妒妇、荡妇都是其典型表现。对某些女性气质的厌恶和恐惧让男性作家塑造出了如此可怕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表达了男性的厌女症心理。而在吉尔伯特和格巴看来,这些妖妇型女性形象却恰恰是女性创造力对男性压抑的反抗形式。其实无论是“天使”还是“妖妇”都不是真实的女人,她们都是被男性作者歪曲的对象性存在。而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正是男性本位思想在文学上的表现。在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具有以上特征的女性形象时,此观点便可以作为补充和延伸对学生加以讲解。
    例如在讲到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时,由于此作品涉及到女性的独立和解放问题,当然就可以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将简?爱和其他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李保杰

  • 下一篇文章:外国文学教学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鲁向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鲁向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跨文化交际失误中的语用预设
  • ››从“外国文学”到“比较文学与世界...
  • ››王统照创作流变的外国文学因素 齐向...
  • ››仲马父子对法国文学的贡献 陈振尧
  • ››法国文学出版长期繁荣之探析 李倩颖...
  • ››法国文学批评观念的嬗变 翁冰莹
  • ››巴金与法国文学 彭建华
  • ››外国文学教学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
  •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当代奇卡诺文学...
  • ››浅谈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