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在善与善之间      ★★★ 【字体: 】  
在善与善之间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21:1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

  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 1909-1997)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理论。这种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善”与“恶”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而是“善”与“善”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伯林把它视为当代哲学的核心难题。这个难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本体论上如何揭示善的多样性、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二是在方法论上如何应对善的多样性、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伯林用三个命题来展示这种价值理论。这使得伯林价值理论在当代哲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哲学中极富悲剧和悲观色彩的一支。

  命题一:善与善之间存在着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 自从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传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信念是,所有善不仅和谐共存,而且相互包容。在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不断发展的优点或样式都彼此不相冲突或相互排斥。“宇宙有一个单一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皆有一个根本同一性。它一经发现,就能为解决人类社会根本问题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凯利:《导论》,引自伯林,2001年,第3页)。按照这个假设,“全部实在,我们关于它的所有知识的分支,构成了一个合理的、和谐的整体,各种人类目的存在着终极的统一性和和谐性”(豪舍尔:《序言》,引自伯林,2002年,第4页),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在一个单一、完美的整体中相互关联,或至少彼此相容”(伯林,2003年,第4页)。伯林称这种信念为形而上学的一元论教条。“该教义包含这样一种推论:实现由这些美好事物所构成的模式,乃是所有理性活动,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理性活动的真正目的”(同上,第4页)。像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等等都持着这种一元论思想。即使到了今天,它仍然支配着西方主流哲学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与这种一元论思想相对应的是各种怀疑论和主观主义。怀疑论和主观主义看到了伦理学观念和实践理性观念中的不可通约性。它们否定道德知识的客观性,拒斥任何类似于道德信念或道德判断的东西,把道德规范同化为对偏好的表述。比如,休谟明确区分了事实和价值,我们无法从前者推导出后者。道德是同情心的推广和放大,因此,人从实然世界角度演绎和思考应然世界是不可靠的。康德沿着休谟思路试图弥补事实和价值之间的裂痕。当康德脑海中浮现“浩翰灿烂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令”时,他有一股给宇宙万物立法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导致他一直摇摆于承认客观实在即“物自体”的一元论和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但无法认识“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之间。休谟、康德等人关注的重心是如何把事实和价值一致起来。正如罗尔斯指出那样,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建构论”(参见罗尔斯,2003年,第319页及以后)。

  伯林既反对价值一元论,也反对怀疑论和主观主义。与康德一样,伯林显然受到了休谟的影响,“休谟通过他的怀疑论的论证贬低理性的主张,并不是要推出一种认识力的绝望,而是引导我们去发现和接受我们自身的局限”(泰勒,2001年,第531页)。休谟怀疑论激起康德去克服道德和人类活动消极性的冲动,去开发或建构一个宏大的内在和谐和一致的价值世界的冲动。但在伯林那里,情形正好相反,“去发现和接受我们自身的局限”实际上导致伯林承认人的卑微和理性的卑微,看到现实世界的不同善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冲突。

  伯林主张基于事实和人类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价值多元论。伯林发现,不仅善与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通约性,而且善与善之间存在着无法消解的不可通约性。伯林强调人类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两难处境:“在某些特定情形中,是不是要以牺牲个人自由作为代价来促进民主?或者牺牲平等以成就艺术、牺牲公正以促成仁慈、牺牲效率以促成自发性、牺牲真理与知识而促成幸福、忠诚与纯洁?”(伯林,2003年,第47页)伯林认为,人类对两难境况的处理只能顾此失彼或非此即彼,而做不到两者兼顾。“在终极价值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从原则上说,是不可能发现快捷的解决方法的。”(同上,第47页)善与善之间存在着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这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伯林终生关注的首要难题。

  命题二:无法逃避选择是人类的状况 现实确实存在着许多善是敌对的和冲突的,伯林否认当不同的善发生冲突时总能运用合理标准解决这些冲突。人类拥有的异质而基本的“善”和“价值”在终极层面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在任何道德或行为准则的范围内,在终极道德价值之间总会产生一些冲突,无论理论理性还是实践理性都无法解决。“那些要求最终答案-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整齐划一-的哲学一元论以前和现代正在做的正是这些。”他们强调“理性地做决定”(同上,第48页),“根据普遍的理想,即根据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所追求的整个生活模式来做决定”(同上,第47页)。伯林认为,这些做法“曲解”了价值两难。“既然有些价值可能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那么,原则上可以发现所有价值都能和谐相处的模式这样一种观念,便是建立在关于世界本质的一种错误的、先验的观念之上”(同上,第49页)。因此,客观的价值多元论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伯林由此提出一个类似于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无法逃避选择便是人类状况”(同上,第49页)。人的“目的是相互冲撞的,人不可能拥有一切事物……于是,选择的需要,为着一些终极价值而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的需要,就成为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同上,第49页)。

  与伯林差不多同一个时间,罗尔斯提出了“差别原则”(difference principle)和“最大化最弱者利益策略”(maximin strategy)(Rawls, 1971, P. 302; P. 152),德沃金提出了有关立法的“根本意图”(Fundamental intention)和“派生意图”(derivative intention)观念,有关公民抵制权利的“基于正义的抵制”(justice-based disobedience)、“基于正直的抵制”(integrity-baesed disobedience)和“基于政策的抵制”(policy-based disobedience)观念(Dworkin, 1985,P. 108-110),他们试图回答“善的内在矛盾和不确定性”问题。但是伯林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原则”、“策略”或“办法”,这些“内在矛盾”和“不确定性”都无法得到圆满解决。“这种进退两难在逻辑上是不可解决的:我们既不能牺牲自由,又不能牺牲捍卫自由所需的组织,也不能牺牲最低限度的福利”(伯林,2003年,第102页)。当面临“疑难案件”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伯林都否定了罗纳德·德沃金寻求“惟一正确答案”的可能性(Dworkin, p. 119-145)。在伯林看来,“这种观念……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曾经(并依旧)导致理论上的荒谬与实践上的野蛮后果”(伯林,2003年,第53页)。伯林给罗尔斯和德沃金的忠告是:“所需要的是少一些一般原则的机械的、狂热的作用,不管这些原则多么合理或正确;将广为接受的、经过科学检验的普遍方案运用于未被检验的个案时,所需要的是更多的谨慎、更少的傲慢自负”(同上,第102页)。

  伯林的立场很容易被混同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桑德尔曾经把它与相对主义相提并论,说伯林“差一点就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伯林假定的道德宇宙具有悲剧性的构造,问题是,自由理想难道不也和其它相竞的理想一样,都要受到价值的终极不可共量性的约束?若是如此,为什么自由理想具有优越的地位?而如果自由不具有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如果它只是众多价值之一,什么可以支持自由主义?”(Sandel, p. 8)。罗蒂站在伯林一边,对这种指责做出了回应:伯林对价值相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法律信仰?民族国家?宪政体制

  • 下一篇文章:《法理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及学习的途径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在善与善之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在善与善之间”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在善与善之间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