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y Contract: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Pre-Revolutionary Puritanism,Chicago, 1985,p.161.)扎里特从布道词和传道单章里找出了关于清教徒传教士的观点的许多例子,在164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把神与人之间的圣约和商业契约作类比,对后者而言契约任何一方都有权利要求另一方完成交易。 [30] 参见约翰·D.犹斯顿:《17世纪早期的清教徒、律师和英格兰政治》(John D. Eusden, Puritans, Lawyers, and Politics in Early Seventeenth century England,Hamden, CT,1968, 28ff.);高夫:《社会契约》,82~99页(Gough, Social Contract)。 [31] 引自沃尔策:《圣徒的革命:对激进政治的起源的研究》,24页。 [32] 维特:《英格兰清教主义和法律评论》; Witte,“blest be the Ties That Bind”, 595页。 [33] 阿而斯太尔·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道德理论研究》(Alasdair MacIntyre,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2d ed,Notre Dame, IN,1984,52ff)(中译本参龚群等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考虑到After Virtue的双关含义,学术界有人主张译作《追寻德性》,可能更加符合原意。——译者注。) 哈罗德·伯尔曼[著] 郭锐[译]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