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法学教育的属性及其层次定位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4:37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内容提要:目前,研究、探讨法学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学界关注的话题。本文探讨了法学教育的两个基本属性即教育性和法律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法学教育在办学机构、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等方面的层次定位。 关键词:法学教育 法律人才 培养目标 法学教育具有多种属性。从“法学教育”一词的词语结构来看,它是由“法学”和“教育”这两个词组成,其词语结构本身反映了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法学”一词表达了法学教育这一人类实践活动领域与法律的关联性:“教育”一词则表明法学教育与一般教育活动的一致性。因此,法学教育是一门跨法律和教育两种社会现象的一种实践活动,兼具法律性和教育性。 一、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 法学教育是人类社会传播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法律人才的活动,其活动的方式、过程的目标具有教育的属性。从教育的层次来看,它包括小学教育、初中级的教育和高等教育,法学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 首先,法学教育的产生与高等教育的产生同步。追溯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首推中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大学,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大学中,法科大学在11世纪出现的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最为有名。波伦亚大学开办时只有一个系,即法律系,只有一个专业即法律专业。因此,它的出现标识着法科大学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出现,也预示着高等法学教育的诞生。在中国,法学教育在近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几乎是从法学教育开始的,或者说法学教育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尖兵。[1]这一点,可以用一份统计数据来说明。从1904年第一所政法学堂即直隶学堂诞生到1909年,全国共有学堂127所,学生23735人其中政法学堂47所,学生12282人,分别占学堂总数的37%和学生总数的52%[2]。 其次,法学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属同一层次。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征之一在于其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法学教育符合这一特征,它是以法学这一专业知识为教学内容的。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法学教育亦如此,它以培养精通法律专业知识、熟知法律专业技能和养成法律思维方式的法律人才为己任。这两方面表明法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一致性和与初中级教育在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 再次,法学教育具有高等教育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当代法学教育集培养法律人才、开展法学研究和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功能于一体,这与高等教育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是完全吻合的。法科大学作为承载教育功能的机构,培养法律人才应是其首要的职能,也是其存在和发展价值的体现。与此相关联的是,法科大学若在高水平上培养法律人才,也必须以法学研究为前提和支撑。培养人才与法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法学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升华以法学研究为前提。法学教师只有从事法学研究,才能把更多的法学领域的信息充实到课堂当中来。实践证明,授课效果好的教师往往也是法学研究的骨干。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亦是发现问题和检验科研成果的过程,通过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讨论和分析,可以发掘新的科研资源,同时还可以把学生带进学术前沿,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美加教育家赫钦斯曾说:“大学所能作的最大的服务,国家所仰赖于大学的最重要的服务,社会服务所不能作只有大学才能胜任的服务,是学术领域的领袖。”[3]法科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在社会法治化的今天,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服务的内容不断增加、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通过法学研究为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法机关提供理论服务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它还以其对法律知识的谙悉,为工厂、企业等社会机构和个人提供法律咨询、决策指导,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兼职(律师、法律顾问等)等法律服务去解决社会纠纷。 二、法学教育的法律性 法学教育除具有一般的教育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即表现为专业的法律性。首先,法学教育产生的法律性。近代意义上的法学教育是伴随着法律知识的专业化和法律职业的专门化产生的。在法律作为人类社会主要的秩序规则并与其他规则独立开来后,法律知识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也逐渐从其他的知识体系中分化出来,形成一门有着自身独特的概念系统、理论结构、法律推理技术和特殊的法言法语的学科体系,要熟知和掌握这一知识系统仅靠师徒传授的教育形式已变得不可能,系统传授法学知识的大学正规教育形式———法学教育的产生成为必然。另外,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之间的职业屏障也越来越大。一个专门从事并胜任法律职业的法律家阶层和设置的专门机构便应运而生。推动法律专门机构正常运行的法律人的培养任务亦需要一专门的教育机构来承担。法学教育便在人们对法律知识和法律职业的需求中出现。其次,法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法律性。法学教育的全过程无不围绕传递法学知识、创新法学知识这一核心而展开。在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课堂教学上都紧扣法律知识这一主题,尽管不同国家法学教育的具体内容的侧重点有差别,如大陆法系侧重法律理论教学,英美法系则侧重案例教学,而且不同国家亦以本国的法律为核心;我国法学专业的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法学专业课、法学专业方向课程等几部分组成,在课时的安排上,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1/3,专业课占2/3.但以法学知识为教学中心是全世界法学教育的共性,这也是法学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再次,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法律性。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法律人才。而法律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标志就是他的独特的法律素质:1、精通法律知识,这是构成法律人才法律素质的知识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就失去了专业人才的物特质。2、养成法律思维方式,这是法律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它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合格、优秀法律人才的关键因素。3、精通法律推理技术,这是法律人才特别是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因素,是法律职业者运用法律知识的工具性基础。4、具备法律职业伦理,这是法律素质中的思想品德要素,是人才法律素质的灵魂。 三、我国法学教育的层次定位 法学教育的双重属性即教育性和法律性决定了法学教育的高层次性,具体表现在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等方面。 首先,法学教育办学层次的高层次性。法学教育的教育属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应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其最低起点应是本科高等教育。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法学教育大多在高层次水平上进行。以最早的法科大学波伦亚大学为例,“波伦亚从一开始便是一所研究生意义上的大学,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已接受了文科教育(通常是在修道院学校或大教堂学校接受教育)。12世纪开始,接受过文科教育是从事法律、神学以及医学这些新‘科学’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4]近现代各国法学教育的入学层次亦在本科以上。例如英国和欧陆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的起点是本科,即法学院面向高中毕业生招收法律本科生(LLB);北美国家的法律人才培养的起点是研究生(JD),即法学教育放在大学本科后进行,报考法学院的学生必须已有非法律专业的本科以上的学位。但就目前我国的法学教学机构(法学院校)的设置来看,有些还不具有高层次的水平,这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法律中专、大专和本科院校等多层次教育机构并存的局面,这种状况与法学教育的高等教育的属性不相适应。目前国家有关机关也已启动整改的机制,但从现状来看,规范、清理法学教育机构,提高法学教育层次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