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从法学教育变革之路谈起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2:36 点击数:[] ![]() |
|||||
功底、精深的专业造就、良好的创新思维、卓越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相林。对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7)。 〔2〕、〔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4〕吴志攀。努力提高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7)。 〔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 〔6〕、〔11〕齐延平。论现代法学教育中的法律伦理教育〔J〕。法律科学,2002,(5)。 〔7〕陈兴良。程序的独立价值必须强调〔N〕。工人日报,1999.6.12. 〔8〕陈兴良。刑法修改的双重使命〔J〕。中外法学,1997,(1)。 〔9〕臧冬斌。刑法保障机能与保护机能的立法调整和司法实现〔J〕。法学家,2002,(3)。 〔10〕邵俊武。法学教学方法论要〔J〕。法学评论,2000,(5)。 肖乾利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