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霍姆斯“法律之道”问世百年与中译感言      ★★★ 【字体: 】  
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霍姆斯“法律之道”问世百年与中译感言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3:01:38   点击数:[]    

安排,妥帖措置。法学家的事业是法律的事业,法律的事业是编织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时代课题。法学家的社会分工正在于立基于人世生活,为建构人间秩序而编织人世规则的涓涓溪流披沙清淤。正是在此意义上,法学家,或者广义上的法律家,一切的法律从业者,是生活共同体的法学公民。在事实与规则、法意与人心的辗转互动中,他们对于法律的规则形式与意义内涵明辨慎思、推敲琢磨;其业其志,循名责实,通情而达理,求真以致用,构成了时代的法律主题。以法学为笔,假规则作纸,忠诚而精确、博大而完美地对于生活本身进行了充满同情而理性的复述的法学公民,当之无愧,乃是这一生活共同体的知识英雄,一个时代的法律索引。霍姆斯正是美国文明所养育出来这样的一个时代的法律索引。

  《法律之道》的百年历程再次说明,对于经典的反复研读是学术传承与发展的常规作业,也是古往今来的学术实践中慢慢成型、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一门手艺,任何一个踏入学界之人必得兢兢业业践履的基本课业。正是在对前辈大师的传世之作的探赜索隐过程中,后人不仅汲取、承继了既有的文明果实,而且,经由将当下理解引入文本意义,而增大、丰富了既有的文明内涵,并赋予当下以凭借的意义。普通法世界历数百年而形成的疏议(commentary)传统,正如著名的布莱克斯通的《英律疏议》(Commentarie son the Laws of England)所昭示的,不是别的,恰恰正是这样一门手艺。这一点,东西 皆然,本是常规。因此,美国的法律从业者们对于霍姆斯们的反复研讨,其实是在对于现实的一再追问,而美国的法意与法制也就在此追问中,一脉流连,意义含量不断增大与丰富,从而接引历史,烛照当下人生。正是在此意义上,世俗透顶的法律营生获得了超越的意义,如霍姆斯之夫子自道,“它是举世之间至高无上的事业”。(注:1923年9月20日霍姆斯致吴经熊函,霍姆斯:《法律之道》,第222页。)如果说《法律之道》问世百年对于吾侪东方有何启示的话,此番引申,当为其一。——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老生常谈呢!

  四 理论旅行中的文本误解和译本尴尬

  该文问世后又104年,汉语法学界出版了中译本。“祖国大陆”法学界的一些“法律从业者”们将这篇一个世纪以来,五代人反复研读的经典一遍(也许半遍)通读下来不甚了了,便反过来诬指译文“佶屈聱牙”。如果说尚且处在呀呀学语阶段的法律本科的学子作此反应还能让人谅解的话,如果说“文化不高”者作此怨语哀态尚且可以暂且忽略不计的话,那么,自视甚高者辄拿“哎嗨,文言文啦!”以为譬解,则只能说是贻笑大方了。个别气壮胆大的,更直指“这篇文章其实也没说出什么呀!” 误解的对象连带上霍氏文本。读者诸君,大凡一篇文章得以侥幸逃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而为千人传万人诵,越出国界,跨过文明类型,不想一想,非真正石破天惊之作不能如此,原本常识。学术黄泉道上,一将成名万骨枯,出个把霍姆斯,实际上是以多少皓首穷经,但却未曾闹出名堂的霍姆斯们为代价的呢!这无数的大小霍姆斯们层层叠叠,前赴后继,才养育出个把文曲星。因此,要读懂这篇论文,一篇问世于一百余年前的异邦土地上的伟大传世作品,没有对于普通法传统及其风格的基本领悟,没有对于当时美国法制和法意的大致了解,没有对于霍姆斯氏本人和霍姆斯们的学术理路的初步研习,从何下手,谈何容易! 否则,天底下青灯黄卷求知问道的书生事业,岂不如同儿戏?!在此,他们似乎恰恰忘记了任何法律家法学家,“即便是其中最为伟大者,与博大卓然之全部人类法律存在本身相比,亦属微不足道”,(注:霍姆斯:《法律之道》,第329页。)与全部人类的法律思想法律智慧相比,更且同样微不足道这一让人惨不忍睹的真相。

  说来悲哀,“五四”以降,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还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伴随着斯文扫地的是“社论体”成为全民最高的语文样板,将汉语言的一切雅驯与温文置于被嘲讽之列。“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同时,也砍向了一切斯文与儒雅,浅陋、低俗乃至于叫嚣和蛮横充斥字纸,汉语言的优美被诋毁、糟蹋殆尽。而其后最晚自初中起即不得不花费大量青春于外语,其中又主要是英语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导向,更加抑制了学好母语的动力,掩饰了整个受教育阶层汉语水准低劣这一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迄至大学毕业生写不出一篇精通汉语书信竟成比比皆是的常例,又岂止是“教育系统”的问题!?就刻下中国法学界同行而言,别看动不动就在行文中冒几个不相干的外文词汇,中文过关的,到底有多少?相信只要不是“深受儒家思想毒害”,故意佯装没有自知之明,均会作出自己的回答。而普天之下,一个文明的知识分子不能熟稔运用将此文明承载下来的语言,才真正是哀莫大焉!危乎殆哉!!如果说今日评介《法律之道》于汉语文明的法律从业者有何教训值得吸取的话,那么,在经典面前保持低调,未经反复研读不要吱声,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母语水准(姑假设汉语水准一塌糊涂者尚有外语撑腰),当是要务,也是急务。同时,不妨时时温习卡多佐关于霍姆斯的那句话,即人们赞誉霍姆斯是一位伟大的自由主义者、自由的热爱者与信徒,但是,人们更应记住,霍姆斯在倾心奉献于自由的时候并无意使自己成为仅仅某一种口号的奴隶。(注:详本杰明·N.卡多 佐:《霍姆斯大法官先生》,原载《哈佛法律评论》(1931)第44卷,第682-692页,收 见《本杰明·N.卡多佐选集》(纽约:Fallon Law Book Company,1947),p.82)

  无他,仅仅因为任何法律都是人世规则与人间秩序,料理、规范人事而服务、造福人世。正如霍姆斯这部不朽名篇的题目所昭示的,《法律之道》之“道”者,万物演生的轨迹(evolutionary  trajectory)、达臻同情而理智的理解的途径,和生活本身之规程也(a path tounder standing and a way of life)。(注:霍姆斯作品的编纂者,也是霍氏传记的作者,谢尔登·M.诺维克(Sheldon Novick)曾经写道,霍氏可能是有意借引道家之“道”的蕴涵,意指“同情而理智的了解的途径和生活本身之道”,一如武士道 (theWayoftheWarrior)之“道”。此处,前一比譬有些上道,而后一引申则似乎不 太人道。对此,戴维·鲁班也认为就英文字面来看,以“万物演生的轨迹”和“生活本 身之道”为解,似乎更加贴近原意。详诺维克:《尊贵的大法官:奥利弗·W.霍姆斯传》(HonorableJustice:TheLifeofOliverWendellHolmes,Boston:LittleBrown,1 989,451n)。鲁班的论述详氏著《坏人与好律师》,见纪念文集第33页和第46页注5.) 而一言以蔽之,法律之道者,芸芸吾侪的生存之道也!

  本文由法律思想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许章润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权利与民主、经济计量——跨世纪法理学案的本质

  • 下一篇文章:法律之道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霍姆斯“法律之道”问世百年与中译感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霍姆斯“法律之道”问世百年与中译感言”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法律之道
  • ››法律之道即生存之道——霍姆斯“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