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      ★★★ 【字体: 】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54:40   点击数:[]    

這種習慣與以前的習慣有某種連續性,且要合理。

  憲政為人們提供的是一套公共秩序,在這個架構下,人們享有的是被允許了的權利和自由,而不是民主和平等。憲政為社會提供的是一個穩定而有序的公共秩序平臺,實行憲政的國家本身不擔負民族國家的現代化、經濟發展或其他的義務。所以,是否實行憲政與經濟發展沒有必然聯繫,實行憲政並不一定繁榮,不實行也不一定貧困。現實中提供的例子即是如此,許多憲政國家有著貧困的自由,而另一些國家卻有著專制下的繁榮。在後發現代化國家的歷史經驗裏,甚至恰恰是專制國家創造了經濟的繁榮。

  尤其應當注意的是,憲政常常被當成一種簡單的政治制度方案。事實上,如本節所討論的那樣,憲政是一種政治──社會制度,而不僅關涉政治層面。憲政保證一種秩序,秩序進一步保證了人們有限的自由,防止了暴力革命,為各個階層之間的衝突解決提供了一個平臺。任何階層、群體倘有某種訴求,都可以放到憲法這一框架裏來討論。但討論的前提條件是與現存秩序保持連續性,與現存的憲法也保持連續性,不能試圖廢除現行的憲法來實現自己的訴求,而只能以溫和的改良主義方式對憲法進行修正。因為憲政與習慣密切相關,所以現實中出現的第一件事總是深刻的影響著後來的歷史軌跡。法國的第一部憲法被人民革命否定後,法國的憲法對人民的主權總是缺乏限制;美國的憲法則從大體上看200年未變,但事實上因為有許多的憲法解釋與修正案,憲法早已發生了巨大的百年化,沒變的只是瓶子和標簽而已,裏面的酒早已昨是今非。

全球化焦慮下的中國憲政

  1840年以後,中國的老大帝國迷夢被驚醒,開始了步履蹣跚的現代化旅程。此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的政治始終處於以變求寸的狀態之下。「變則寸,不變則亡;大變則寸,小變仍亡。」求變,求大變,快變的思維定式支配著人們。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中國真的進入了一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已成現代化的標準版本,一切唯西是從,唯新是舉,激進主義思路認為中國的所有東西都已毫無用處,只有破除中國的舊、立現代的新,才能救中國,甚至連宗教也要事物破中立西。傳統被極大的破壞了。從五四時「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時的「破四舊」,20世紀中國的傳統就是求變,大變,快變,「以今天之我否定昨天之我」。而這一切無不是為了現代化。直到今天,仍然有許多人在為現代化鼓吹。

  從話語譜系來講,早期的西化與後來現代化直到今天流行的全球化,這三個概念在標誌著三個不同的「現代化」階段的同時,也存在著內在的連續和繼承。西化的話語方式是「西方如何,我們也該如何」,現代化是「現代如何,我們也該如何」,全球化則是「世界都在如何,我們也該如何」。在話語邏輯上,這種話語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西方的就是比中國的好,西方是新中國是舊,西方是現代中國是傳統」,而心態則是「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現代化發展到全球化階段後,則是「世界都在實行憲政,我們也該這樣」。其實,西化、現代化與全球化背後都有一種潛在的全球化焦慮。時時、事事、處處都想與別人相同,進入別人的世界。更進一步而言,則是基於文化自信被摧毀後的自卑心理在起主導作用。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與西方相同才是真正的目標,其他的一切都是工具,西化也罷,自由主義也好,馬克思主義亦然,人們操著不同的理論話語,所追求的都是同一個目標,憲政也不例外。

  因為憲政在本質上籲求秩序,要求尊重既成事實,所以傾向於保守主義。也因此,最容易被用來對付政治危機。清末新政中的憲政?動就是如此。面對風起雲湧的民眾反抗?動和革命暴動風潮,晚清政府就試圖用立憲來平息。張之洞與慈禧太后的對話最能說明問題。慈禧太后問如何平息留學生的排滿?動,張回答的就是「只需立憲,此等風潮自然平息」。北南對立時期,北洋政府指責南方反政府,是違反憲法的;南方則指責北洋政府實行獨裁統治,違反憲法,南方甚至還發動了一次護法?動。而籌安會六君子支援袁世凱稱帝的理由之一就是實行君主立憲。雙方相互對立,卻又在口頭上都表示要建設憲政。抗戰結束後,國共相爭,國民黨政府又祭起了立憲的杏黃旗。可是,一次又一次立憲求寸的結果都是在朝一方利用權利之便,行保存自己之實。這樣的憲法不是像晚清那樣弄出一個皇族內閣,就是像1947年一樣制訂者到頭來第一個不承認憲法。而憲政就是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立憲、預備立憲、護法?動中被遺忘。甚至到了作為當代憲政話語之一種的憲法司法化,持論者也是左一個英美、右一個中國現實,而不肯從憲法中尋求支援。要求實行憲政與無視憲法,這在中國已成了一個世紀的奇怪現象。

  在「歷史已經終結」的今天,一個世紀以來的憲政奇怪現象卻仍然頑強的存在著。許多憲政的熱心鼓吹者在討論憲政時往往要麼是拉開一副重立憲法的架勢,要麼就是硬要和憲法對立。這種態度在中國今天特定的輿論環境中往往十分受歡迎,而它背後卻是一種「革命心態」,即徹底顛覆現實,然後照搬西方制度模式。正如倡言「告別革命」的人擺出的卻是一副革命者姿態一樣,憲政主義者在今天又試圖以革命的方式來為中國建立憲政秩序。這難道不象歷史和中國開的一個玩笑?

並非結論的話

  顯然,全球化在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含義十分多面的詞了,不同的人對它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它的基本指向已如前述,這是大致不差的。中國的開放正在越來越快,大門也越來越大,中國正在融入「世界」,「世界」也已開始逐步理解和接受中國。全球化對中國的現實影響將隨著中國加入全球化的逐步深入而顯現,負面影響也將出現,尤其是對各社會階層之間的影響將出現巨大的差異。這必然引起訴求上的衝突。因而,憲政雜全球化時代之於中國愈顯迫切。

  然而,即使如此,仍然需要重復指出的是:首先中國憲政旅程要打破的就是全球化焦慮。憲政有其自身的價值,它不是任何現實價值的實現工具。更不是因為別人如此,我們也要如此,而是因為它是中國現實中最理性的選擇。其次是必須尊重中國本身的現實與傳統。英國憲政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英國有其獨特的傳統;中國有自己的傳統,所以不能複製別人的模式。再次,憲政從尊重現在的憲法開始。無視現存的憲法而另行設計方案本身是革命,而不是憲政。換句話說,憲政只能由憲法實現。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

  • 下一篇文章:寻求宪政中华的正当性根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憲政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