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法律论文 → 法学理论 |
|
|||||
论健全完善人大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制度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46:40 点击数:[] ![]() |
|||||
三是对于“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的规定如何理解?除了宪法、代表法规定的逮捕、刑事审判和拘留三种形式外,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是否应当包括诉讼法规定的监视居住、取保候审、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等措施,实践中并未达成共识。我国其他法律还规定了不少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如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拘传、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的强行遣返、卫生检疫法和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对染疫人员的强制隔离、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对酗酒者的强制禁戒、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规定的强制戒毒、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规定的收容教育,以及劳动教养试行办法规定的劳动教养,[9] 甚至监察部门根据监察法采取的“两指”措施,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采取的“两规”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人身自由,这些是否属于代表法规定的“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立法和执法上都不甚明确,需要完善。 四是有学者认为,确立人身特别保护权的目的在于防止对人大代表进行打击、报复、陷害,以保证其依法顺利履行职务。因此,建议通过法律解释将所有法律法规中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措施涵盖于“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之中。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将其区别为三种报批程序:(1)非经本级人大主席团或人大常委会许可不得采取的,如拘传、监视居住、取保候审、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收容教育、劳动教养等;(2)对在紧急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措施,然后再向人大主席团或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如强制遣返、强制禁戒、强制戒毒等:(3)不需要经人大许可或向人大报告,但应在事后向人大通报的措施,如对染疫人员的强制隔离措施等。[10] 笔者认为,这个建议是适宜可行的。 五是各种强制措施的转换是否需要重新报批的问题。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拘留、逮捕、审判分属于不同的诉讼阶段,一般由不同的机关执行。对于某一个代表而言,每转换一次强制措施是否都应向人大报告,法律无明确规定,实践中各地做法也不一。有学者建议,鉴于每一强制措施性质不同,执行主体不同,因此每转换一次都应按照规定程序报批。这样有利于人大掌握涉案代表案件的进展情况,防止侵犯代表权益的事件发生,同时也可以监督执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11] (四)进一步完善执行代表职务的时间和办公条件保障措施,建立健全代表大会的服务性、辅助性机构及其制度 代表法对代表执行代表职务的时间保障和办公条件保障作了较具体的规定,[12] 但从实践来看,有关条文还是比较原则,并不能适应执行代表职务的实际需要,许多代表并没有专门的代表工作办公室,只能利用自己的住宿或单位的办公室来接待群众;由于本职工作繁忙,只能牺牲休息时间从事代表工作;一些忠实履行职责的代表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从事代表工作中,也没有专门的助手、秘书来帮助。[13]时间保障方面,不少代表在闭会期间很少参加代表活动,为此一些省市制定代表法细则对不同层级的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时间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通常要求省级和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一年参加代表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20天,不设区的市和县级人大代表不得少于15天,乡镇人大代表不得少于10天,但实际上这个标准很难达到,说到底还是与兼职代表制有关。如果将来逐步推行代表专职化后,代表履行职责的时间相应地将大大延长。至于办公条件保障问题,我国目前只给驻会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配备办公室,在将来推行代表专职化后,给予每个代表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十分必要。 但仅仅做到上述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在推行代表专职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高度重视建设和完善代表大会的服务性、辅助性机构及其制度,这方面我们一直比较落后。有学者就指出,西方议会的辅助性和服务机构的设计和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其国会辅助机构规模庞大,功能齐全。如有号称“世界第一图书馆”的国会图书馆(其年度预算超过2亿美元,人员编制5000余人,是一个大型的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设备先进的国会研究处以及其他如国会预算局、会计总署、技术评估局及立法顾问局等额外的数量庞大的辅助机构。这些单位承担了为国会委员会、议员及其助理、政府其他部门甚至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我国现有的人大服务内容主要还是有关办公机构集中在会议期间编制文件和信息简报、收集提案和议案、组织发布新闻、提供翻译服务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 [14]为代表执行代表职务提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机构比较缺乏,需要适时健全加强。 (五)配置和引进人大专职助理 议员助理是“看不见的手”,对议会的实际运作非常重要。国外议会普遍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议员助理制度,聘请的专职助理种类繁多、人数庞大,仅以美国为例:早在 19世纪20年代,美国国会就开始着手雇佣助理人员;1946年还专门通过立法改革法规定国会常设委员会助理的数量及薪金支出等事宜;到目前为止,美国众议院有1200左右委员会助理,参议院有1002位,平均每位众议员有17位个人助理,每位参议员有44位立法幕僚或助手。每位众议员允许领取议员经费平均90万美元,参议员约110-190万美元,用于支付助理或雇员的工资和办公费用。委员会助理种类达50多种,有职员、速记员、档案主管、财务主管等,议员的助理种类也有50多种,如立法助理、研究专家、调查员、研究主任、顾问等等。 [15]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其立法会60名议员,但它的秘书处就有300多名秘书和助理服务人员,这还不包括立法会议员用特别津贴自己聘请的助理人员。相对于我国的各级人大,不仅专门的代表助理服务人员几乎没有,就是编制在人大机关的工作服务人员都偏少(如深圳市三届人大有350名代表,37名人大常委会委员,全机关工作人员包括驻会的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常委委员在内人数不到100人)。不过,这一现状开始有所改观。2002年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率先于全国为兼职常委聘请19名法律助理,每位兼职委员聘用一名法律助理。该举措被学界誉为地方人大加强自身建设的制度创新,目前已有其他一些地方人大(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等)引进了这一做法。尽管一些地方人大推出法律助理制度的时间还不长,还不够完善,实践功效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但该制度已经凸显的内在价值值得关注。它适应了我国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兼职代表制、代表会期制度等情形下,人大面临越来越繁重的立法和监督任务,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水平和要求越来越高的需要。实践证明这个制度的效果也是积极的,深圳市人大兼职常委们纷纷反映法律助理的工作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在立法审议中的质量和效率,一些驻会(专职)常委也希望在条件成熟时为他们聘请法律助理,甚至有同志建议,将来不仅应当为常委们聘请法律助理,还要为他们聘请经济助理、审计会计助理,以适应人大审议财政计划预算的需要。[16]建议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我国人大法律助理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确立法律助理所需经费列入人大预算,由国库开支。同时建章立制,完善法律助理的考试考核、资格认证、职责权限、监督约束等各项制度。当然,从更宏阔的视角出发,应当考虑建立和完善人大各种助理制度,不仅包括法律助理,还应当包括经济助理、科技助理等等。 注释: [1]参阅周琼等采写的《人大代表该不该拿职务补贴》,载2003年4月22日《新快报》A6版。 [2] 民营企业家、浙江省义乌市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在2003年10月创立了代表联系点,招聘专家助手处理有关事务,这是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联系点,2004年 1月,她又在义乌电视台做广告向民间征集议案,此举又被媒体誉为首创。学者毛寿龙在肯定这一事件所表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