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法学理论
   对“贿选”说不——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 【字体: 】  
对“贿选”说不——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2:45:53   点击数:[]    

,村委会换届成功率一举达到97%(注释25) .

  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重点进行民主理论和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村民逐步摆脱“依附”、“等级”、“权力”、“人治”、“大民主”等把民主简单化和庸俗户等反民主和非民主的观念,培养适应民主政治发展所需要的平等、权利、参与、竞争等民主主体意识,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注释26) ,将有助于促进村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杜绝“贿选”存在的“选民基础”,充分保障村民自治。

  4、适当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村委会公共服务职能。

  公共权力过大必然加剧人们对权力的角逐。基层公共管理机构不仅拥有大量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还拥有土地(农用土地在经济学的意义上本来属于私人物品)的控制权。公共权力还渗透到一些私人事务中。但由于过大的公共权力与狭窄的税收来源不对称,使得农民与公务人员之间的关系成为供养与被供养的关系,而不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能蜕化为向农民收取税费。这种背景下,公务人员的荣誉性微乎其微,使村民自治事业一开始就与巨大的利益关系纠缠在一起,旧力量不愿意放权,新力量下决心夺权,增大了政治发展转轨的难度。因此,农民对当选村长的第一要求常常是“查账”,而旧力量最害怕的是翻旧账。如果公共权力过大的问题不解决,村民自治的舞台永远是利益争夺的拉锯战场,民主政治的发展将困难重重(注释27) .

  在以往的立法中,我们意识到了建立村委会这一自治机构的重要性,但没有看到村委会组织运行所耗费的巨大成本,更没有预见到村委会组织产生过程中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减少村委会的权力,并不意味着剥夺村民的权利。因为村委会的权力和村民的权利不是同一概念。正是由于村委会的权力过大,村民自己能够掌握的权利太少,才导致村委会选举的变形。村委会作为自治机构,不应该过多地担负公共事务,更不能随意处分村民的集体财产。村委会的社会职能应当被强化,但其经济职能应当被削弱。村委会不应该成为“二政府”,也不应该成为经营性组织。国家在涉及到村民权利的问题上,应该直接听取村民的意见,而不应该通过村委会上传下达。村委会的职能越单纯,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事件就越少。因此有必要通过立法弱化村委会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从制度层面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平稳地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5、“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

  民主选举之后,积极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保障全体村民依法自治,可以防止“选时有民主,选完了没民主”现象发生,而这一现象正是治理结构上的漏洞。对于村民选举中出现的贿选行为,我们只有找出其社会性成因,才能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杜绝。贿选者的贿选投入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考量,但是,如果将贿选的责任简单地归咎于贿选者,显然是不够的,除了要弄清楚贿选者的动机外,还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村民会选择贿选(注释28) .贿选者为什么对于其投入有很高的收益预期?实际上这涉及到村民自治的“四个民主”的整体建设和协调发展的问题。换而言之,即使“民主选举”很完善,如果“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健全起来,很难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也无法根除贿选。

  结语

  民主选举已经成为解决现代社会乃至乡土社会公共权力合法来源的重要路径,我们不能因为贿选现象的存在而怀疑甚至否认选举制度的伟大意义。当然,贿选现象暴露了现行选举制度的某些亟待完善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现行选举制度也是根治贿选现象的应有之义。

  治理贿选使村委会选举中的当务之急,处理得好,可以使村民自治制度顺利实施;处理不好,很可能使农村民主政治、村民自治走上歧途,甚至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治理贿选刻不容缓,同时也要看到,治理贿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法律规制,也需要综合治理,更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们坚信,通过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贿选”这一基层民主建设初期的阶段性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最终消失,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多吉才让:《依法全面推进村民自治》,载《人民日报》1999年7月20日第9版。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载《人民日报》2001年4月10日第1版。

  3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读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4詹成付:《村委会选举如何防止贿选》,载《共产党员》2002年第2期第17页。

  5刘建华:《260万巨款买村官》,载《人民日报》2003年8月21日。

  6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7刘维涛:《法律未明确禁止的行为不属贿选》,载《法制日报》2005年1月26日。

  8黄荣英:《村委会选举中几个争议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第28页。

  9董清民:《正确认识和处理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载《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第38页。

  10王世涛:《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贿选的成因与治理》,载《人大研究》2004年第12期。

  11胡荣:《理性选择和制度实施——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个案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

  12胡安东:《村官贿选腐蚀“草根民主”》,载《中国商报》2002年1月15日第6版。

  13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4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15盛明富:《贿选:民主进程的毒瘤》,载《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第3版。

  16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7许志永:《贿选的危害性及其法律规制》,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58页。

  18参见:彭建军:《试论选举权实现的保障机制》,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28页。

  19参见:《浙江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订)》

  20宋春红等:《村民自治中贿选现象的成因及其遏制措施》,载《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第9页。

  21参见烈东:《民政厅发文指导选举成被告》,载《乡镇论坛》2003年第12期第10页。

  22方晓悟:《村民自治中若干问题与解决路径》,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页。

  23 陈冬生:《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问题及其对策》,载《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93页。

  24 武志兰:《如何制止乡村选举中的贿选》,载《新京报》2004年3月31日。

  25 赵作成:《从累死狗到遏制贿选》,载《中国民政》2003年第1期第51页。

  26王晓敏:《基层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55页。

  27党国英:《村民自治的现实与未来》,载《南方周末》2002年9月20日。

  28鄢一忠、吴理财:《村民自治在解决问题中前行》,载《开放潮》2004年第1期第2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议对妇女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保护

  • 下一篇文章:抗战时期的“一国两制”——“国共合作”模式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对“贿选”说不——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对“贿选”说不——村民自治中“贿选”的法律规制和综合治理”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步如澄明之径———法律推理在司法...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之夭夭 法律援助受...
  •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
  • ››论清末的司法主权问题
  • ››论人权的国际保护——以米尔恩人权...
  • ››法律与道德法律与道德
  • ››中国宗教法总述(下)
  • ››司法改革八大难题
  • ››立法听证:制度民主的价值
  • ››情事变更原则探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