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4.《当代国际政治析论》第二章“主权观念及其制约”,第59至60页。
5.可参见王逸舟:“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组织”,东方,1995年第5期。
6.有关当代国际关系条件下主权受到的制约问题,可参见拙著《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二章“主权观念及其制约”。
7.本文不打算过于详细讨论“国家利益”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阅读阎学通的《中国国家利益分析》一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8.转引自亨廷顿“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忽视”一文,美国《外交》杂志1997年10月。
9.并非偶然的是,即便在外交政策上最意识形态化的美国,类似亨廷顿教授这种比较保守的国家利益观,也受到日益增多的批评。去年10月,笔者在拜会亨氏在哈佛的同事、另一位世界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和战略思想家约瑟夫。奈伊教授时,便亲耳听到了他对前者的“美国利益受到忽视”一文基本出发点的批评。
10.当中国主席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中谈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入21世纪”的命题时,我相信,他是针对某些美国人的“冷战思维”有感而发的。
11.Susan Strange, “Political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Ken Booth and Steve Smith,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Today, 1995, by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164.
12.吴鹏的论文“我国的地区安全环境与安全利益”(见《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1998年第7期),阎学通的论文“中国的新安全观与安全合作构想”(见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11期),对于中国的安全利益和需求都有独到的见解,也给了本文作者有益的启示。
13.关于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等问题,也可参见楚树龙的论文“亚太地区安全观、安全结构和安全战略”(《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5期),以及阎学通的论文“亚太安全趋势”(《现代国际关系》1997年第7期)。
中国的亚太安全战略:三项基本需求和五项主要原则
补充或修改内容:
1.交易成本——为何要有安全机制而不是霸权和平
2.美日安保为什么不够
3.安全架构如何细化
4.钱文荣稿
5.中国的安全需求(发展经济、持续稳定、统一国家——可参见《长城与空城计》中的有关论述)
6.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多边安全。综合安全着重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合作安全着重解决统一及边界及周边安全问题,多边安全解决美国的作用与美日安保问题。
7.不针对第三方,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平等协商。
三项基本需求(以近至远):安定的生活、工作和改革环境(经济发展为主);领土完整、统一和不受侵犯(台湾和南海为主);在亚太地区发挥适当的地区大国作用,抵销美日等国的消极影响(朝鲜半岛国主)。
五项主要原则:综合安全原则;合作安全原则;不结盟原则(包括不针对第三方和不干涉内政内涵);尽量诉诸和平方式的原则;多边安全原则(?)。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