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法律论文民法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Tags:


   遗失物制度研究      ★★★ 【字体: 】  
遗失物制度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4 16:59:39   点击数:[]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谢在全:《民法物权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黄右昌:《民法诠解》,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2.李肇伟:《民法物权》,台湾1979年版。
  13.梁慧星:《民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4.梁慧星主编:《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梁慧星、陈华彬编著:《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6.李开国:《物权法论》,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版。
  17.我妻荣:《新订物权法(民法讲义II)》,日本1984年版。
  18.孙宪忠:《论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9.尹田:《法国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0.肖厚国:《物权变动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孙鹏、肖厚国:《担保法律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3.[苏]B·T斯米尔诺夫等:《苏联民法》(上卷),黄良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87年版。
  24.叶孝信:《中国民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5.罗国杰等编:《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26.彭万林:《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吴汉东:《私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版。
  28.周林彬:《物权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王作富:《中国刑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0.[日]:铃木禄弥:《物权的变动与对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1.[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英]休谟:《人性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4.[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30.HenryR.cheeseman,“BusinessLaw:”,PrenticeHall,EnglewoodCliffs,NewJersey,1992.
  3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32.[美]J.R.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论文类: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此帖为广告帖!!!!!!点击后出现病毒后果自负!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党员干部学习十六大报告讲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陈华彬:“遗失物拾得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2年第2期。
  3.陈霞等:“遗失物归路在何方”,《法制日报》,1997年6月5日,第七版。
  4.黄少安等:“悬赏广告的法经济学分析”,《民商法学》2002年第9期。
  5.刘作翔:“法律社会中的权力与权利定位”,《法学研究》第18卷第4期。
  6.张炳生:“遗失物拾得研究”,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7.王利明:“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及返还问题”,《民商法研究》(第三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张云平、刘凯湘:《所有权的人性根据》摘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9.张学军、李江敏:“论遗失物之拾得”,《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二期。
  10.陈兴良:“非法占有他人遗忘在特定场所之财物的定性”,《法学前沿》(第一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1.高飞:“遗失物拾得制度研究”,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第二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版。
  12.张晓军:“论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法学家》1998年第6期。
  
                          


转自: 声 明: 本论文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使用,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来信指正。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论民法中的无权处分

  • 下一篇文章: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遗失物制度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遗失物制度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澳门的缔约前过失
  •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 ››法官忠告保证人:请提高自我保护意...
  • ››论中国法人制度新理论及其对市场经...
  • ››所有人抵押合法 共有人异议无效
  • ››浅议船舶抵押制度对抵押人权利的限...
  • ››论缔约过失责任适用范围的适度扩大...
  • ››德国大学以请求权为基准的解案分析...
  • ››特许连锁系统的崩溃--当前特许经...
  • ››我国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中的若干...
  • ››遗失物制度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