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原载《黔西南社科论文集》,贵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报告均提出了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任务。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就是要着眼和服从于整体规划的有序开发,提高国土使用效率,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笔者认为,要完成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重要战略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和遵守今后一段时期国土开发的目标原则。
一、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的国家,虽然国土辽阔,但近1/3属于难以开发利用、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空间,耕地仅占全部国土资源的12.81%,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宝贵的国土空间尤其是耕地资源。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要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⑴,中国耕地承载的重任,确非他国堪比。
在国土资源中,土地是万物之基、是最重要的生存和发展资源;而在土地资源中,耕地乃民生之本,现今我们这个十分有限的民生之本已经受到来自非理性盲目发展的严峻挑战。国土资源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已由19.5亿亩减少到18.5亿亩,7年间共减少了整整1亿亩,平均每年约减少1429万亩,减少面积比两个海南省的耕地还多,2003年已有6个省、区的人均耕地低于0.8亩警戒线⑵。根据国土资源部今年3月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数据,7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如下图⑶:
 依据上图,可计算出2001-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情况如下表: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全国耕地面积变化和减少情况的三个特点:第一,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的7年中,耕地面积从未停止过逐年减少的趋势;第二,从2001年至2004年,每年耕地减少面积均超过1000万亩,而且前三年每年减少的增加量也超过1000万亩,主要是由地方政府以廉价土地招商引资和西部大开发起始阶段有关各地采取争先恐后、你你追我赶的资源型发展方式所造成;第三,从2004年至2007年,中央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遏制住耕地面积每年大量减少的势头,但2007年依然保持了上百万亩的锐减数量。
根据国土资源部《公报》数据,全国现有土地结构及所占比例为:耕地12.81%,园地1.24%,林地24.84%,牧草地27.54%,其他农用地2.68%,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80%,交通运输用地0.26%,水利设施用地0.38%,未利用地27.45%。与2006年相比,2007年绿色土地⑸所占比例全部减少,如耕地减少0.03%、园地减少0.04%、林地减少0.002%、牧草地减少0.03%;与此相反,非绿色用地所占比例则全部上升,如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1.11%、交通运输用地增加2.05%、水利设施用地增加0.37%⑹。目前未利用地多是沙漠、石山等难以开发利用的不可用地,随着初级阶段工业化的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水利、交通、工矿和居民用地只会有增无减;而且不仅非绿色用地会不断占用耕地,生态退耕的绿色用地也在减少耕地。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增加耕地已经无法做到,而整个国家唯一必须做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性工作,就是确立和坚定地守卫耕地保护底线——18亿亩!
2007年新上任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在首次面对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对敢于触红线的人绝不手软;我们必须坚守红线绝不动摇,打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耕地保卫战⑺。国土资源部《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要求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今年土地利用计划总规模控制在去年水平。”⑻今年8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同样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⑼。根据《规划纲要》,2020年耕地保有量要比2010年减少0.13亿亩,接近18亿亩极限。2007年耕地面积为18.26亿,2020年耕地红线为18亿亩,这就意味着,包括2008年在内的今后13年,年均净减少耕地面积不能超过200万亩,否则将突破红线!9月9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采取了更为严厉的耕地保护措施,通知要求从明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因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要在一年内恢复利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少。
从现在的发展情况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预测情况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城镇住房、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用地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并保持旺盛势头,加上今年年初雪灾和年中震灾的破坏,耕地数量的减少不可避免。由于面临更为急迫的用地需求,经济发展和土地供给的矛盾势必日益尖锐,保护耕地的困难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因此必须把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作为未来10余年国土开发不可动摇的首要目标原则,否则将危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和子孙后代生存的根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是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必须体现保护耕地红线的精神实质,任何国土开发的“优”选指标、目标和土地利用政策都不能违背耕地保护的目标原则。国土资源管理要把牢土地闸门,把完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作为调控的重点内容,强化土地管理的核心责任和首要原则是严格保护耕地。
二、厉行节约资源能源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先后解决温饱、小康问题,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并使经济水平在本世纪初继续保持年均9%的快速增长。但必须看到,这个巨大的经济发展也是在资源能源巨大浪费的过程中实现的。土地是中国过去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的一个大项,不少地方靠牺牲土地资源来刺激GDP增长,前述每年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土地浪费造成的。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刘文甲先生一再呼吁要停止土地“过度非农化”的步子,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大陆农地转为城乡建设用地不但总量多,而且人均占有量也已大大超标。”⑽这个“超标”其实就是浪费,是超过必要需求量的浪费。违规违法占用土地,实质上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因为它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科学标准。2007年9月15日至2008年1月15日,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共查出以租代征、圈占土地、未批先用三类土地违规违法案件3.17万件,涉及土地336.4万亩⑾,说明土地浪费惊人。全国各种开发区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说,各种名目的开发区面积已超过了祖祖辈辈建成的我国全部城镇用地面积的总和,在开发区中,有40%是开而不发⑿,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大批良田被废渣、废石、废土毁掉。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必须厉行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否则将会极大破坏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但是没有抵消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造成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原因,就是“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这一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