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宋邵文:《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见陈一然编著《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第3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③《国家计委传达毛泽东关于“二五”计划的指示》,郭德宏主编:《历史的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计划至“十一五”规划要览》(1953-2010)(上卷),第157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以下该书简称《规划要览》。 ④《中共中央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规划要览》(上卷),第158-159页。 ⑤《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规划要览》(上卷),第161页。 ⑥《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草稿),《规划要览》(上卷),第280、281-282、297页。 ⑦《国家计委提出“四五”纲要修正草案》,《规划要览》(上卷),第348页。 ⑧《国家计委提出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的修改意见》,《规划要览》(上卷),第349页。 ⑨《国家计委关于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修订草案)被批准》,《规划要览》(上卷),第361页。 ⑩《十年规划的提出》,《规划要览》(上卷),第361页。 (11)详细分析见刘国光主编《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前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关于计划经济的无政府状态的详细解释,见厉以宁《经济漫谈录》,第20-2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国务院领导人谈“六五”计划的几个问题》,《规划要览》(上卷),第400-401页。 (14)《国务院下达“六五”计划控制数字》,《规划要览》(上卷),第402页。 (15)数据来源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1985年9月23日)与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86年3月25日)。 (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颁布》,《规划要览》(中卷),第714、720页。 (1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规划要览》(中卷),第677页。 (18)李鹏:《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规划要览》(中卷),第888-889页。 (19)(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规划要览》(下卷),第1031、1037页。 (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要览》(下卷),1299页。 (22)《“十一五”规划若干问题解答》,《规划要览》(下卷),第1346页。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习参考》,第36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2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要览》(下卷),第1303页。 (25)毛泽东:《 [align='center'] [/align] 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规划要览》(上卷),第255页。 (26)《国家计委提出拟定“六五”计划》,《规划要览》(上卷),第399页。 (27)《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规划要览》(中卷),第560页。 (28)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规划要览》(下卷),第1063页。 (29)日本新华侨报:《温家宝为何称中国现代化还要上百年》,《科学与现代化》(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内刊)2010年第2期。 (30)数据来源于白南生《城市化与农村劳动力流动》,李强主编:《中国社会变迁30年》,第90-91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1)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统计数据库2001年度数据,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01c/mulu.htm。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学习参考》,第4、9页,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